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兵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幼师专业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提出了优化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职业学校幼师专业 普通话教学 教学方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而幼儿教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教师。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通过幼儿教师来实现。幼儿教师能否完成这一神圣而关键的使命,取决于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长期训练、逐步改善和提高积累的结果。职业学校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对普通话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幼师专业尽管开设了普通话课程,然而由于专业教师紧缺、课时有限,很难满足这个专业对学生普通话的高要求。我长期从事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工作,对于如何在职业学校现有条件下切实提高幼师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一)是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幼师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是幼儿园教师,要想受聘于幼儿园做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必须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中普通话等级水平(必须达二级甲等)是必备条件之一,因此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普通话,而且要学好普通话。
(二)是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学生将来职业的要求。
《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幼儿教师是幼儿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老师,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3―6岁幼儿正处于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会幼儿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的能力,这是幼教职业的要求。
(三)是提高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现代教育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而且是通识教育,即素质教育。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交际能力的依托,在由文字到文学和文化的过程中,语言文字工作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语言文字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素之一,是学好一切知识、掌握一切理论的前提。同时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
二、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学校对普通话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对普通话教学工作不够重视,普通话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幼师专业尽管开设了普通话课程,但在教学设施配备和教学队伍建设上都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普通话教师,教师教学手段相对滞后,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室很少提供给普通话教学使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都不高。
(二)师生对普通话课程认识不足。
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通话课应该与幼师的专业课程及技能课程同等重要,但实际情况是普通话课程课时很少,一般一个星期两节课,因为不是专职普通话教师上课,教学也较为随意,甚至随意降低要求。很多教师和学生只是把学习普通话当成一项任务来面对,应付过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普通话学习过程,重普通话测试结果的急功近利思想,表现为重拿证而轻提高。很多师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仍然习惯使用方言,他们只为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而做临时性、阶段性的应付式学习。
三、优化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普通话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1.对于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通话是其职业语言,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其必备的职业素质。学校要统一认识,向全体教师及学生宣传,深层次地认识语言标准化、规范化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身体力行,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使教学效果得到强化,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依据学生语音面貌的实际状况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语音面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分为语音面貌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组。对语音面貌较好的学生,指导他们在正音问题,异读字、多音字误读等方面加强训练;对语言面貌一般和方言浓重的学生,采用形声字声旁类推法,声韵拼合规律,记少不记多,勤查字典等方法将字的标准音落实;对语音面貌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重点辅导。提高与补差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优生吃不饱,又可以避免学困生消化不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课堂教学,强化语音训练。
由于职业学校普通话课程课时的限制,普通话课堂教学只能起一个指导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强化学生的语音训练。
1.正音训练。普通话语音教学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能力的强弱有关,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如有的把r声母或n声母读成l声母,有的平、翘舌音不分,等等,遇到这种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我们就可以成组分类来辨正。
2.吐字归音的训练。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三个部分。汉字的发音应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要求“珠圆玉润”,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达到枣核形是普通话纯正的关键。但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否则必然会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节奏。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出字训练――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训练――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归音训练――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只有这样发音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声音和谐悦耳。
3.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互动中完成任务。普通话教学属口语教学系列,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能否顺利“撬开”学生的嘴巴,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训练环节,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要真正地学好这门课,重点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提高普通话水平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记住普通话发音基础知识就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普通话不是背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课堂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听音、发音、正音,诵读、说话、讲演等的训练,坚持“以理论为前提,以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当他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再因势利导,通过纠正方言笑话中不规范的语音、词汇、语法,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
(三)重视课外训练,使课堂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习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因此,仅靠普通话课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外下大工夫进行练习。普通话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将普通话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使普通话运用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能力和日常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养成课外自觉练习的习惯,努力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交际语言,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弥补普通话课程教学时间的不足。
1.成立帮扶结对学习小组。住宿生以宿舍为单位,走读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帮扶结对共同提高法,选派语音面貌较好的同学为组长帮扶方言较重的同学,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帮扶对子进行语音练习,要求学生相互监督,相互纠正方音,相互学习规范的语音。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而且普通话水平会共同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普通话教师可联合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诗朗诵、讲故事等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练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提高普通话水平。
3.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不能上课“普通”下课“方言”,更不能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要身先垂范做表率。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要说普通话,学习语言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大课堂。
(四)以测促教,以测促学。
由国家语委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指导用书。我们可以以《纲要》中覆盖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测试的具体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要将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作为幼师专业学生一项硬性的学业指标,使学习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成为幼师专业学生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公安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初探.森林公安,2010,(5).
[2]倪文.浅谈技校幼儿师范专业普通话语音教学.海峡科学,2010,(9).
[3]杨秀江.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探析.文教资料,2011.1月号上旬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