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设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海娜
摘 要: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数学底子较薄、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较弱,另外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细分化程度不够,大多数专业仍然按照统一的教材和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设置,使得不同类专业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内容完全一样或者绝大部分都一样,区分度不大。本文作者主要从课程概况、课程实施与课程规划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设置谈谈个人的认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课程设置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导致高职数学发展缓慢,而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的不够合理加速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并且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偏多,教学课时又不充足,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最后导致学生没有掌握真正有用的数学,而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他们专业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上。因此,通过重新设置课程来弥补这些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有用的数学是非常必要的。
我主要从课程概况、课程实施与课程规划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设置谈谈个人的认识。
1.课程概况
《高等数学》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定位、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等三部分情况。
1.1课程定位、性质、地位和作用
1.1.1课程定位
《高等数学》课程应该定位为基础课、文化课、工具课、预备课。作为基础课,《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个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它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服务;作为文化课,数学不只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作为工具课,《高等数学》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分析和计算工具,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作为预备课,《高等数学》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本科课程的预备课程。
1.1.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数学》课程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提供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工具,数学模型可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高等数学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未来看,《高等数学》课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2.1服务学生专业学习
《高等数学》课程是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所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能够把实际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求解的能力,使《高等数学》课程有效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1.1.2.2面向学生就业未来
从课程的基础性质出发,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向学生传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自主学习、表达交流、自我提高、与人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持续发展。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高等数学作为培养和造就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础之一,要完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设置要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理念,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突出服务”为指导思想,淡化理论体系的推理和证明,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要做到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出弹性化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模块式教学;注重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素质的培养,把数学建模融合到高等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如,洒水车中求压力问题为要用到积分知识来计算;某街道安装公用电话亭的个数问题、十字路口东西南北方向红绿灯时间分配问题等都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知识,并使用数学建模方法来帮助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子充分说明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3课程目标与内容
1.3.1教学目标
知识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课程所必须掌握的、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1.3.2课程内容
由于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课时不断缩减,日益减少,有的专业甚至直接砍掉《高等数学》课程。为真正服务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理论论证,对课程内容与授课时数作合理调整。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课时安排情况,以及专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
一般情况下,《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由公共基础模块、扩展模块、数学实验等三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模块主要内容为一元微积分学知识,包括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等。导数的应用、定积分及其应用侧重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利用数学建模帮助解题。扩展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数学实验模块以培养学生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实验来解决,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1.3.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教学重点:《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与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概念的引入与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为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地采用实例为背景引入概念(如,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等),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再用于分析、处理各种实际经济、工程问题,由浅入深,遵循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以问题驱动,淡化纯粹数学理论的推导与证明,借助多媒体展示直观的图形与形象的变化趋势,来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巩固数学理论阶段,应选取有专业背景的实例进行有效的训练,使数学知识真正有所用,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意识。对于数学运算中过于复杂、繁琐的运算,借助数学软件来解决。
1.3.4选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选择适用的教材开展教学。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适用的教材可以为《高等数学》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应从教学实际与学生学情出发来选择教材,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要。教材语言应通俗易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突出服务”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均采用本校教师自己主编、参编的教材。
1.3.5教学团队(师资力量)
高素质教师队伍与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加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构建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发扬传帮带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2.课程实施
2.1教学设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学情实际出发引入新课;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通过举例与练习巩固加深理解知识,突破难点,提高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点评练习作业,分析讨论易错点,最后小结。
2.2学法设计
学情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从高中招入,学习过高中数学知识并且经历过高考,但事实上多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其数学基础并不扎实。
学习方法指导:“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尽可能遵循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原则,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大胆地去质疑、探索,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深入分析,以及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转化简单的能力。另外,还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取长补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2.3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讲授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与案例分析教学法、自学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鱼”“渔”结合,生动有趣。
例如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讨论法”展开习题课的教学,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适时地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处理抽象的数学概念,采用分组竞赛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开展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4教学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4.1倡导肯定性评价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加以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2.4.2重视形成性评价
我们在进行课程效果评价时,应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为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对同一专业的学生,采取统一试题、统一评卷、统一考核,客观分析各班的教学和学习情况,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只占学生综评成绩的70%。另外,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到课情况、课堂表现等给出平时成绩,占综评成绩的30%,因此学生本门课程的综评成绩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综合。这种定量加定性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的积极性。
3.课程规划
3.1课程模式多样化
《高等数学》课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开设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课程,例如开设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数学竞赛等。公共必修课与业选修课即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列入的高等数学课,是教学任务的主体,目的是结合各专业的实际,介绍有关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公共选修课主要开设高等数学(专升本)、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趣味数学,以及数学与文化等。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是以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高等数学新型课程。其目的为加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机、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一些综合实验,以学生的专业为背景,设计一些综合问题,让学生体验“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实验报告”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团结协作能力。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趣味数学竞赛以激发学生兴趣。
3.2教学手段网络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对抽象的概念、定理等通过图表、图像、动画等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又能解决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问题。同时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教师教学录像等电子教学资源上传,方便学生随时查阅,争取早日实现线上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