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敏
摘 要: 我国的中学教育正实现从传授“双基”为主的传统教育到培养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实验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同步发展。作者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在预习中引导思维,在实验中训练思维,在实验总结时发展思维,在实验检测时考查思维。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我国的中学教育正实现从传授“双基”为主的传统教育到培养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主要是在后天的认识活动中,尤其是在学校里系统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法往往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灌输知识,在实验教学中以“验证式”实验为主,侧重于对观察内容、操作步骤的训练,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编排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倡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能力培养,实验课以“探究式”为主,强调观察、操作、思维和自学四方面能力的培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近几年在生物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了同步发展。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预习中引导思维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实验的预习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材料、用具,以及实验步骤,而且应对实验准备中的一些细节多提一些为什么,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预习是提出,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30%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预习时提出,实验前为什么要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目的性更强,主动探索的热情更高。这样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2.在实验中训练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而且应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及时引导学生对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或异常结果等及时质疑和探究。如做《观察根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时,在染色一步,按课本上的操作应将染成蓝色的放在蒸馏水中反复冲洗,但有一个实验小组由于没充分预习,把染成蓝色的根放到自来水中冲洗,结果蓝色的根变成无色。针对这一异常现象,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经过一番认真讨论后,学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染成蓝色的根在自来水中冲洗时,与自来水中的矿质离子发生了交换吸附,结果使蓝色褪去了。通过对这一“异常”现象的分析,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根对矿质元素进行交换吸附的理解,而且养成了对任何异常现象注意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
3.在实验总结时发展思维
新教材的实验绝大多数是探究式实验,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总结尤为重要,而这些都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对探究或验证得出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推论和总结,并鼓励他们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求异思维,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除少数同学的层析现象不明显外,大多数同学得到了明显的层析现象,可及时引导总结:色素为什么出现了层析现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如何?请实验失败的同学与成功的同学比较操作中的差别,找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除按课本上的方法配制层析液外,我们能否用其他液体,如汽油、煤油、酒精等代替呢?效果如何?大家不妨试一试。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实验检测时考查思维
实验结束时,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及时的检测,包括实验报告的填写,当堂检测题,期中、期末考试中实验部分的考查等。在这些检测手段中,除考查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外,应适当包含思维能力的考查,以深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巩固实验效果。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检测题中,可安排下列问题考查学生思维和总结的能力:(1)用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否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为什么?(2)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的颜色将逐渐(?摇?摇)。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将逐渐(?摇?摇)。(3)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膜与细胞壁间隙中的液体是(?摇?摇)。
总之,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同时,应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协调配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并要适度进行,既避免只为出现结果而机械的模仿式实验,又防止问题过多过繁,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韩那.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吴旺.中学生物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3]张国全.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2002.
[4]陈红萍.生物学杂志.生物学杂志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