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 新尝试, 新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永明

  摘 要: 在新课改高考方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掌握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学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关注学生的基础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发展;教会学生学习,获取知识,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 新课改 高考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2009年浙江省将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是第三类考试,对应现有的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考试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考查技能型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认真研究新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新课改高考方案的指导下,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做如下转变。
  一、掌握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控制者和组织者。而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授者、讲授者或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参与者。在实际教学中,要掌握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两种新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做好四件事情:提出明确的任务;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2.“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二、学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1.为学生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教师要利用好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努力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营造浓厚的信息氛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且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并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例如: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制作成网页,发布到学校的校园网,通知学生事先上网预习所学知识内容;也可以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储在计算机内,让学生上机查询;还可以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如动画制作,图片合成等)发布到网上,鼓励学生上网浏览,学会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设计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Excel中的数据筛选内容时,如果单纯地采用“讲解―演示―练习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学习,学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了一个任务,把学生的一些基本数据信息,如学号、姓名、班级、性别、电话号码、身高等,输入计算机中,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筛选条件找寻符合条件的同学;在学习Excel中的函数功能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我给‘超女’当评委”,输入数据信息,让学生根据给定信息利用所学的函数功能求解出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得分等。这些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加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的功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索知识的气氛。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的讲授内容。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我与学生一起确定网页制作的主题,进行需求分析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应该选取和丢弃的材料,在网页制作过程中一起参与,协商并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样一起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在学会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成立信息技术学科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特长。还可以开展各种信息技术比赛活动,如打字比赛,电子报刊评比,创意图片评比,网页制作大赛,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带来成功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5.与其他课程整合,努力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教师在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知识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将课本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分析整理课本知识,利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幻灯片,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Word的制图工具,制作物理的关联图,数学的公式,其他学科的相关图表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网络搜索功能下载与语文、英语书本中的相关知识,扩大相应学科的知识面,增加课外知识;利用Excel对数学、物理和化学中的图表进行简单分析,等等。
  三、关注学生的基础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由于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发展趋向与学校的教学条件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面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必须在认真做好集体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在每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鼓励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辅导,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布置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作业,鼓励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逐渐实现每一个学生共同发展。
  四、教会学生学习,获取知识,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新授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把要学的内容看懂,读懂,基本明确操作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学习,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要教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既可以加深、扩展课堂知识,培养探究和应用能力,又可以获取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济民,李尚仁主编.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吉庆.关于任务驱动之我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7).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5]吕品.什么是“任务驱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2002,(7).
  [6]李永前.换一种思路上信息技术课.人民教育,20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