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几点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冉冉

  “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调整角色,转变成为主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1)教学理念的创新。新课改形势下,必须改变以往偏重于一味的知识传授和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提出一个问题的过程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内容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数学教师的创新行为就要求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掌握和运用数学。
  (3)教学方法练习的设计创新。练习是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教师在设计习题、组织练习或引导学生复习时,都要注意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如何让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应共同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习题设计的思考。①由“单一型”变“综合型”。在讲授新知识时,由于受知识点的制约,习题的综合程度不高,在知识复习阶段就要注意加大习题的综合性,特别是在设计检测某一知识点的习题时,要注意兼顾其他相关的知识,兼顾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练习,使单一知识向复合状态发展,达到“做一题带一串”的目的,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复习的综合效能。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及其周长、面积等知识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在一张方格纸上画出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这样既能测试几种图形的求积,以及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还能了解学生整体规划、设计布局等能力。②由“结论型”变“过程型”。习题一般具有“反馈”作用,但现在很多习题反馈的往往是知识的结论,即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知识。例如,关于周长知识的习题,往往就是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记忆以及对公式的应用,这仅仅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结论的掌握情况,而无法知道学生的理解情况。因此教师设计一些过程型习题,不仅要了解学生对周长公式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学生是否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 周长”概念的本质。③由“封闭型”变“开放型”。大部分教师平时设计的习题以封闭型习题为主,问题往往只涉及学生学过的知识,答案是唯一的,思维空间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复习阶段设计习题时,既注重“双基”的落实,更要注重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达的能力。如:张老师到文具店买24支同样的钢笔,一共要付384元。照这样计算,如果李老师想再多买同样的钢笔18支,他一共带了600元钱,够吗?(要求列式计算并说明。)本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提问方式以及解答方式,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想了很多解题策略,例如1.先求出单价,再计算出买42支钢笔共用去多少元,然后用600元进行比较;2.先求出单价,再计算18支钢笔的价格,再与买24支钢笔剩余的钱进行比较;3.先求出单价,再求出买24支后剩下的钱,再用剩下的钱除以单价看是否够买18支;4.先求出单价,再计算600元一共可以买多少支后进行比较。
  总之,课堂的灵动与鲜活,不单单表现在导入情境上的“活”,教学上的“活”,语言上的“活”,还应表现在实质上的知识吸收、经验形成、智力的“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的“活”。新课程练习设计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习题设计应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1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