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聂祥付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思维认知的学生,我们的责任不是要去改变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我们所做的应该全部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也就是说,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应该是学生本身。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我们醒悟了这一事实,而醒悟归醒悟,关键是要怎样去落实实现教育的目的。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印度哲学家粤修有这样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脚之所以被忘记,恰好说明了鞋是合脚的;如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道理,当我们的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学习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会津津有味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少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当好提供给学生适合他们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去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新时期新课标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角色,走进新的角色。
  (1)做好知识传授角色的转变。知识传授的角色是教师角色之一,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变化,教师要改变过去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去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亲身参加捕鱼实践,从教师那里学得捕鱼方法,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撒网捕鱼,使之源源不断。这样,学生每一次吃到鱼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特别的鲜味、特别的香味、收获后的一种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而在这里,教师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人潜力的挖掘、开发,从而实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目的,这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主流。
  随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变化,如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重过程、居高临下我说了算转变为平等融洽、教学的模式化转变为教学的个性化、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综合信息交流等。教学行为忌单一化、模式化。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师成为教学的促进者。教师成为教学的促进者是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和突变。但教师成为促进者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更何况“授之以鱼,不如让其创渔”,从“授”到“创”,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采用发现式来进行教学,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己有的知识为基础,以个体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依托,以适度探究学习为目标,以对话或对话式情境不断产生心理需求为基本途径,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敢于超越自我,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亲自操作,乐于实践,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方法,达到不是习得方法,而是创造方法这一动态学习过程。这样,学生不但会打到鱼,而且会打到鲸鱼、渔豹、企鹅等。可见“创渔”尊重的是学生个体生命,从而达到“无穷无尽”的目的;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两种角色的“共生”关系,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这里应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走进新角色,教师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就像拥有永恒光和热的太阳,为学生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新课标下转变了角色的教师必将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教师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1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