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成佃兰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所有当老师面临的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优化;运用;体验;评价激励;讨论;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228-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知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使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互相促进,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
  那么小组又是如何实践、怎样使学生在组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呢? 从教十四年来,学生课堂的参与也一直困扰着我,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在教学中也一直进行不断地探寻、总结,略有收获,作一小结如下: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7人组成,每个小组中至少有优等生1名,即由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大组长,中等生2名,做小组长;和学困生4名组成一二四小组模式,让一个大组长负责俩小组长,每个小组长负责俩组员, 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组合。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繁星》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如下几个问题:“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作者几次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几种不同的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然后,请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读书、圈点、评点,组内交流、辩论。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重点词句意义的理解,对句段的赏析以及文章主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把握。如教学苏轼《浣溪沙》时,先让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说出对这首诗的感受,可具体到对诗中某个词、某个句子的理解;再让小组谈这首诗的特色、手法以及分析其妙处,即谈诗歌在我们思想上所引起的共鸣。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所有当老师面临的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