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组合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是一种特色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授课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是单一的,因此不利于生生互动关系的构建,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推进下去,就要重构教学模式,更新授课理念,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才能取得理想成效,达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研究;思考
  引言:
  合作学习看重时机的选择,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控制节奏的同时启发其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确保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了主动的探究状态,优质完成合作任务,不断提高合作能力。如此一来,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将得以持续性加快,最终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以及引导方向的调整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一、选择合适素材,引导学生合作
  优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以生为本,突显它的高效化、个性化、互动性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选择可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素材实施小组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体现集体的聪明才智[1]。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可先准备好纸张、剪刀。课堂上,教师展示自己画出的“小青蛙”,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也画出一个“小青蛙”,然后动手操作,将图形的左右两边剪成一样的。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剪出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图形呢?注意事项有哪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等,共同探究相关技巧与方法,在集体力量的努力下,学生既体会了合作的乐趣,也产生了数学的思维意识。接下来,教师再去实施后续的活动计划就能变得异常顺利,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可以使他们受益终身。
  二、灵活设计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必须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提出合适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表扬学生,看到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工作前,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认知水平的高低、知识结构的组成、理解能力的强弱、兴趣爱好的表现等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引导,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2]。学生具有“固有能力”即为认知的能力,还有“潜在能力”即为发展的能力,体现合作的优越性,提升合作的有效性,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区,布置一系列的探究任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的构成简单明了,合作目标的设定科学合理,这是数学教学工作取得更大成功的关键。比如,介绍“三角形边的关系”相关问题时,我把学生按照能力分成了若干小组,要求他们拿出小棒随意组合三角形,观察图形的特点,积极讨论:“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吗?”“如何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学生“固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点点的挖掘“潜在能力”,教师放手学生合作,这种类型的教学方式有效且真实,更符合小孩子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值得广泛的推广起来。
  三、积极展开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是学生合作探究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最大的发展空间,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共同进步,健康成长,就显得至关的重要[3]。小组讨论完毕之后,各个小组之间还应进行交流,并及时提出疑难问题,与其他小组及老师进行分析和探讨,及时解决,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比如,“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图形,让学生说出这个图形的名称,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其次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将这些物体设计成三角形的?然后给予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再次教师给学生一些提示,如观察三角形的边、角以及定点,了解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顶点。思考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小组共同探讨三角形的特性。最后学生汇报探讨的结果,并与全班同学解决在小组探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习热情
  在一些难点和重点的教学知识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技能,最终使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得以突破,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4]。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如何推导圆的面积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分析、探索、计算圆面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做出总结;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互相质疑;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总结。如此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切实使学生参与了形成知识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难点和重點知识的突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实施有效的引导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不断地研究,积极的探索,寻找到更多有效合作的途径,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取得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值得广泛推广起来,不仅仅在数学课堂,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很适用。教师认清了学生合作的重要性,未来,才能培育出更多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伟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7)63-64.
  [2]张红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7(3)49-50.
  [3]许情.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1)28-28.
  [4]兰月娥.如何提升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从而推进数学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6(21)8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