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主义音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程
摘要:本文对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音乐进行了介绍,接着再分别介绍了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力求对印象主义音乐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字:印象主义;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拉威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225-01
印象主义,即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在欧洲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去写生,直接获取光和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在绘画技巧上和用色的革新上有所贡献。但他们以“不关心主题思想”去反抗学院派陈腐的主题思想。强调瞬间印象,并把光与色作为追求的目的,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拒绝对作品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出这美的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哪种条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而且往往写成散文诗的格式,文学批评就成为一种与文学创作没有本质区别的艺术门类,写这种批评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诗人或作家。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抽象而神秘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首创。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是严谨而规整的,浪漫主义音乐则是注重情感的呈现与激情的迸发的。而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是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画面, 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画面所带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进而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且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中演变而来的。在德彪西之前,印象主义音乐的某些因素其实已显露于肖邦、李斯特、格里格、穆索尔斯基以及瓦格纳等人的作品之中。肖邦充分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将其作为音乐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格里格的复杂、朦胧、富于色彩的和声,亦可谓具有了一定的印象主义气质。他们对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有着重要影响。
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德彪西是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他曾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牧神午后》, 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钢琴创作是他最主要的创作, 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面》、《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乐章。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浪漫主义一脉相承。他打破了调性的束缚,具有色彩丰富的和声,以及对音乐新的音响细腻变化的探索, 开拓了钢琴音色的奇妙世界。
另一位发展印象派音乐的法国作曲家是拉威尔.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 芭蕾舞剧《鹅妈妈》, 小提琴曲《茨冈》以及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他的重要钢琴作品有:《水之嬉戏》 、《镜》 、《夜之恶魔》 、《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 、《在库普兰墓前》等等。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同德彪西相比,是极为有限的。但是,在钢琴音乐史上,拉威尔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 他还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独奏曲《图画展览会》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 使得此曲广为流传。
拉威尔没有像德彪西那样过多使用全音阶和听起来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长从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明暗度。作为印象派音乐家,拉威尔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很快就被更为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由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根本意义上的转变,实现了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音乐中的 “十二音体系” 、“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印象主义音乐时期对于法国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