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柴阳侠
摘要: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的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72-01
一、教师首先要对“综合性学习”有足够正确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单独地列出来是有其实践意义的,我们每个单元的语文教学都有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栏,用编者的话说那就是“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是“语文旅行”中一次探险活动,假如我们老师忽略其在活动中作为精神探险的教育意义,也就是一种失责,也就是让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机会。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从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的目的出发来进行设计的。它提倡的是跨领域学习,及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实践意义。
二、教师注重并指导学生对课外资源的收集及开发
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除了课内资源,还有许多可资利用的课外资源以及其他学科中撒落的点点滴滴,各种知识都可能成为我们综合性学习中的珍珠、钻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记载,学会思考,用语文的眼光去审视、去整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社会交往中,社会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都可能成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材或话题,因为我们始终处于人生的旅途中,而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次旅行的过程。
三、扎扎实实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既获得切实的感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能把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客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我们语文学习也同样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当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我简单的走出课堂,搞一次秋游、春游或参加集体活动之类的实践。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当前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的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学习课题时,因为它有三项活动可供选择,分别是“──风流人物谁与争锋”要求列举十位心中的偶像并配一二百字的简介;二是“丰功伟绩到处传扬”要求选一两位喜爱敬佩的历史人物,讲述其事迹,总结其品质;三是“豪情满怀吟诵华东地区章”,要每人选自己喜欢的诗文,并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从三项活动看,都偏重于让学生从历史资料古文典藉中去寻找“千古风流人物”,通常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历史教材、历史故事中去寻找,到图书馆去检索,或是网上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诸如“历史英雄或英雄故事”等去检索一下,可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学生就能完成,且也能达到“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的效果。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力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观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标志,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从过程评价及价值观的体现出发,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提高其积极性,作为组织者,指导者,我必须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论是从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该让每位参与者有成就感,让其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些,首先我们教师必须能客观地描述每位学生,尤其是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其表现,突出他们参与性与进步点,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尽量是加以鼓励,以积极评价为主,并从多方面加以引导,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科学创新思想的一个环节,确实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重视,它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我们每位同仁做一个有心人,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尽的天职承担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