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与宗教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凯斌

  摘要:自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宗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取得了蓬勃发展。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随之而来的宗教社会研究也渐渐走到了宗教研究的中心。本文试图展示如今宗教发展的新近况和最近宗教社会研究的新进展,并在宗教研究方面提出微薄的建议。
  关键词:宗教;社会;研究;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B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22-01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新进展
  进入20后半叶以来,世界宗教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1960年代,宗教界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世界各大宗教在长期的演进,加之60年代发生了如性解放运动、女权主义、灵恩主义等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宗教整体局面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21世纪后,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化不仅是经济上的一次发展,同时是社会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融合。就宗教而言,各种宗教在全球范围内互相流转,各种宗教理念、教义也互相深入,互相影响。
  其中,宗教多元化就是当今宗教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以美国为例。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将各种文化带到一起;而且由于美国繁荣的经济和各种政策的实施,产生了种种次生的文化现象。美国的宗教,五花八门。美国的宗教格局可以说成是以基督教为主导的多元宗教格局。基督教又分为罗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分支,其中新教最为盛行。除此之外,还有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形形色色的新兴宗教。不仅在横向发展出各种新兴宗教,而且在纵向上许多古老的教种分出纷繁的派别,可谓教内有派,教外有别。当然,我认为宗教多元化不仅仅是美国一国的情况,它更是世界宗教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简单的说这一特点就是全球化时代之宗教多样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并预言宗教必定会在经济、科学大发展的未来消失,可如今的事实却证实并非这样。以我国为例。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说是无神论的,外部环境并不利于宗教的发展,宗教发展的趋势在理论上似乎应该会更加边缘化。但是,据最近的宗教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宗教不但没有被边缘化,而是兴起了各种繁荣的宗教事业。比如,宗教福利事业,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慈善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第一大宗教团体当属佛教,许多佛教团体、寺庙将自己的主要任务集中到慈善事业,帮助了无数的弱势群体。在汶川的灾后重建中,佛教团体所募捐的善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我国的众多的宗教团体也走出国门,宣扬自己的宗教理念。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我国不是单方面的接受外来的思想,我国先进的文化及宗教理念也走出国门,发扬光大。
  二、当代的宗教社会研究新思路和新方向
  关于宗教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有关于宗教本体方向的研究,亦即宗教思想的研究;有关于宗教现象描述的;也有关于宗教之意义诠释的。但是最传统的宗教研究室关于宗教思想的研究,比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到康德都是在研究宗教的教义思想。关于宗教现象等的研究是近一个世纪的事,马克思・韦伯可以说是宗教社会研究领域中的始祖。至今,社会学界、人类学界、民俗界、历史界都介入了宗教学的研究,中国乃至世界都焕发了宗教研究的新热潮。宗教社会学研究也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
  近年来,无论国内和国外,在宗教社会研究领域,都涌现出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学或是人类学研究宗教发展情况,是一种比较新的、也是比较成熟的思路。现在试举两种思路来介绍。
  第一种即是英国的休・麦克劳德教授的解释思路。关于当今的宗教发展,尤其是基于近半个多世纪的宗教发展状况,他提出了一种解释框架――“基督教世界的衰退”。在此之前,主流的解释框架是宗教世俗化理论。宗教世俗化的有多重含义,基本的意思即是去神圣化,而走向世俗化的发展之路。宗教与国家、世俗生活的分离成为宗教世俗化实证性的表现。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其缺陷,这种解释框架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欧洲大陆基督教的基本情况,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审视这种解释的话,就欠妥当了。仅仅考察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词中理论的漏洞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不一样,从文明角度看,它更多的是倡导多元论,穆斯林文明的多元性是其很重要的特点。而佛教则又是另一番情况。总之,世俗化的社会学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已不能够胜任对宗教发展的解释。而按照基督教世界衰退的思路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俗化理论的缺陷。基督教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结合在一块,在近代对世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如今演进成为多元化的世界,各种文明都有其优势所在,不是一种文明独步世界的时代,多样的宗教文化体现出同等地位的作用。这前后两种情况之间的变化,以基督教世界的衰退为线索来考察,是一种好的思路模式。
  第二种则是台湾东海大学宗教研究所的赵星光教授的归一研究结果。他所用的研究与解释则是宗教的市场化分析理论。他用市场理论来解释台湾当代宗教的发展模式。当代宗教在经历了60年代的教会危机和宗教变革后,宗教在当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宗教市场理论分析正是为了解释宗教蓬勃发展原因所提出的。宗教市场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的:一,人类的行为理性,人类行为动机的趋利避害倾向;二,宗教市场的可能性,这是基于当今自由的市场经济的;三,宗教行为风险性,宗教的消耗性。这样将世俗经济的解释模式来解释宗教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解释,同时为宗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即宗教团体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宗教市场。
  这些新的宗教研究思路和模式的提出让宗教界的学者们眼前一亮,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宗教社会学研究领的优秀成果,不过这些也是最近的新成果,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在这里,我们需要在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当今的宗教发展局面。三、新时期宗教社会研究之我见
  社会学是近代出现的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最初出现的时候,就跟宗教之间扯上了不断的关系。在中世纪乃至近代,基督教在整个西方世界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于社会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从对宗教的研究着手。社会学的鼻祖马克思・韦伯的研究领域就是宗教社会领域。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宗教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新老宗教并存,各种教义互相渗透影响与冲突,宗教多元化成为当今宗教的主要特征。在这种局面下,对于宗教的研究,社会学方向或是人类学方向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出当今的宗教发展模式与趋势,而且其本身也有许多优点,可以服务于宗教事业和人类的福旨。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哲学家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在现象中分析问题,才能更深入的看待问题,更准确的把握问题。而宗教社会学对现象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方式正是这种思想在社会学中的延伸。既不是绝对客观化的实证研究,也不是主观理论上的臆断。可见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方式是一种好的研究模式。
  那么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该如何来做才是最好的呢?在近年新的研究成果中,有许多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其中台湾政治大学的蔡彦仁教授在宗教研究方面的阐述,我认为尤其重要。在借鉴蔡彦仁教授已经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对新时期宗教研究有如下两点看法。
  首先,在横向上,应该借鉴当代实证主义的经验。宗教社会学更大程度上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非一门坐在办公室里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宗教社会学研究更多的应该强调“做”,纸上谈兵没 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有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才会得出更合理的结论。因此,社会学的经验应该借鉴。
  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可以说宗教社会学发展之初,研究者最注重的就是社会学方法。用社会学的经验去研究宗教。时至今日,这种模式已渐成熟,但是其中一些缺点也凸显出来。很多的关于宗教的社会学的研究显得很浅薄,只是一些数据的堆积和简单的调查,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些甚至是一些隔靴搔痒的批判。所以我认为应该在纵向上深入研究。在这一方面,蔡彦仁教授所说的掌握的“度”就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即是建议在宗教方面可以适当的增强宗教体验方面的尝试,当然“度”是很重要的。虽然这个度很不好掌握,却也有着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就是以有利于最后的研究结果为标准,这个需要研究者具体的拿捏和把握。这种深入和客观之间的平衡时很重要的,其张力也很是巨大。
  结语
  最后,宗教社会学是在世界全球化和宗教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决定了的宗教研究方式,这是适应当今宗教发展潮流的正确研究范式,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而且,宗教社会学研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现优点和缺点,不断改进研究方法,使得我们获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魏德东,《宗教社会科学:内涵和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英]Hugh Mcleod, The Crisis of Chrisstianity in the West:Entering a Post-Christian Era;
  [3][英]Hugh Mcleod, the Decline of Christend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