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景山

  摘要:在化学教学改革中,能否有效倡导和实施探究性学习,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在善于以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和现实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生体验;化学实验; 现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13-01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探究性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能否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创造,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性学习能否成为师生的共识,进而成为自觉的行动,能否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经常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学习方式?笔者谈一些点滴体会。
  一、以学生体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化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这就注定了它与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体验较深的身边化学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
  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铁的性质时,创设如下的探究情景: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生活或生产中接触的物质里,哪些是由铁制成的?”
  这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他们想到了家中的锅、铲、刀,铁窗、铁门、铁床,暖气管道,罐头盒,铁轨,机床,火车、汽车等。
  教师:“大家对铁这么熟悉,那么铁有那些物理性质呢?”
  同学们就自己接触到的铁,说出了铁是黑色的,比较硬,熔沸点高,密度大,能导电,能导热这些物理性质。
  教师:“大家的实验台上都有铁丝和铁片,仔细观察一下 ,铁到底是什么颜色?质软还是硬?”
  学生听到问题后,带着疑虑和好奇,集中精力在手中的铁丝和铁片上,他们将其弯曲伸直。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即铁是银白色的且具有金属光泽,铁质软。
  接下来点明日常接触的铁制品中纯铁很少,大都是铁的合金――生铁和钢。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铁生锈内容,先要求学生大胆联系生活猜测,然后据此猜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这样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帮助学生修正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在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归纳总结等科学探究精神。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可以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获得科学的方法。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概念原理的讲解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为: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论证――归纳结论。如分子的性质,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就可以变微观抽象为宏观具体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通过所以探究性学习,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意思。
  三、以现实生活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与化学有关的大千世界中的很多生活事件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来源。以较有影响力的生活事件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体现化学就在身边的理念,而且把学生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如三鹿奶粉事件、甲醛勾兑假酒事件、矿井爆炸事件等都是生动的探究学习素材。
  在学习氢气时我引入以下生活事件:“一九九八年五月三日,湖南某市百货商场搞开业二十周年店庆活动,广场上燃放的炮竹落在了填充氢气球的胶管上,导致氢气钢瓶爆炸,离钢瓶最近的一对母女不幸遇难。”然后设计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用氢气填充气球?②氢气钢瓶为什么会爆炸?感受此情此景,同学们在悲切之余,产生了深厚的好奇心理,纷纷议论猜测,求知欲迫切,这就形成了探究学习的气氛,接着让学生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氢气的性质。①用氢气吹肥皂泡并点燃;②氢气的燃烧;③氢气的爆炸。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到了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不纯点燃可能爆炸这些性质。
  另外,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探究性学习很好的素材。如拉瓦锡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及查阅资料知道这一实验在化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要求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利用物质在密闭容器燃烧消耗掉氧气,容器内外形成气压差;②利用动物在密闭容器呼吸消耗掉氧气,容器内外形成气压差;③利用对比相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时间;④利用对比相同动物在相同体积的氧气和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通过大家讨论一致认为利用物质燃烧效果更好,接着学生自由选择,分别做了蜡烛、木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实验,其中只有红磷燃烧得到了与教材一致的结论。通过与大家一起分析其他实验失败的原因,由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一实验中可燃物选择的原则是“只与氧气反应且反应不生成气体”。这样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完善和发展,进而形成新知识、产生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在化学教学中倡导探究式学习,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让课堂充满生机,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化学天地中自由翱翔,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