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作过程”的探究式中职计算机教学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春健

  摘要:将计算机专业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平台,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和目的地,根据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人才培养个性化,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职业素质养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模块化;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69-01
  
  为将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市场无缝结合,适应市场需求,我校开始将计算机专业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平台,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和目的地,根据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人才培养个性化,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职业素质养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地成效。笔者结合自己的计算机专业模块化建设的实际经验与大家在文中一起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传统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课程体系的不足。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工作体系的教育类型,既是中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能够迅速胜任岗位的需要,因此要根据特定行业岗位工作的特点来开展教学。
  传统的课程体系并非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进行设计,而是以学科知识为主体,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还是理论知识,同时,教师的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都与实际工作脱节,因此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适应岗位一线工作的技能不足,又缺乏真实工作氛围熏陶,学生职业素养难以养成,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高职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困难,教学效果差。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并且两个部分的内容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甚至还可能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这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同时,学生对实际生产场景也没有感知和体验。
  二、我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方法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校在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模块化改造的时候,以原始模块化教学理论为基础,着重突出了基于岗位工作的任务确定课程模块,以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确定专业标准,强调了打破教材界限,对教材的进行重构。
  (一)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模块化构建。本专业通过对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岗位是能力层次递进的,并且每一层次岗位的工作过程根据企业主流需求的不同呈模块式的特点。
  根据企业的主流需求不同,我们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三个大模块:设计模块、网络模块、编程模块。
  调研得出这三个大模块,我们归纳每一个大模块在以后的工作过程所涉及的任务,分析需求来源企业,将任务分解成为相对独立的企业任务单元,用每个独立的任务单元来对应相应的教学模块,由工作过程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过程。其本质是,通过解构岗位工作过程来重构课程体系。如在设计模块中,我们根据工作过程细化模块为: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形图像模块、使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模块、网站配色与布局模块、使用Photoshop设计网站模块、制作Flash动画模块、制作企业网站模块、网站创意设计模块;在网络模块中,细化模块为:计算机与网络基础模块、Windows XP管理和维护模块、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管理和维护模块、搭建企业网典型应用模块;在编程模块中,细化模块为:VB.NET程序开发模块、制作JavaScript脚本特效模块、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和开发模块、制作网页高级特效模块、使用ASP开发动态网站模块、网站项目设计与开发实训模块。这些模块层层递进,又能分别完成不同要求的工作过程。教学内容无论学生还是教师,目标都变得十分明确。
  
  
  (二)在教学模式上以工作过程为模块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专业根据每个细化模块的需要,构建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模块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环境下,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促使学生对实际的岗位工作有所体验。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多尔著,王红宇译 《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