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叶婷 倪 英

  摘要:人的认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地研究、深入地思考构建起来地。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设引导行,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
  关键词:激发;探究;体会;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93-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建构主义主张:人的认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地研究、深入地思考构建起来地。现代心里学家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有问题开始地。教学要促使学生思维地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通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也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西湖》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西湖的全景图,教室墙壁四周贴了一些西湖著名景点的照片和网上下载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了置身西湖美景中的意境。课上,我播放了有关西湖的录象,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了美丽的西湖景色,想不想听听别人游赏西湖以后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西湖》,一起去感受西湖的韵味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西湖的美,并引导学生自由畅想在西湖中的感受。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提供舞台,用演体会语言
  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也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哪吒闹海》一文讲述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比较喜欢。如果按照平时上语文课的形式来上,学生可能会感到乏味。于是我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就让学生学习了生字,读读课文,布置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的排演。第二课时,学生上台进行了《哪吒闹海》课本剧的表演。学生的表演,出乎我的预料。从学生地倾力表演中,我感受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我也感受到学生对课堂的那份挚爱。
  三、设引导行,提供探究机会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老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设引导行,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如《穷人》一文,桑娜盼她丈夫回来,文中用了七个省略号,这是矛盾的心里,可提问:“作者用了七个省略号,要表示桑娜的什么?作者的用笔是否自相矛盾?”
  又如,在学习了《黄河的主人》一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1、过黄河有没有别的办法?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只写艄公在黄河激流中驾驶羊皮筏子?3、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4、你想成为黄河的主人吗?你打算怎么做?学生的思维顿时插上了翅膀,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创新智慧。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关键处设引导行,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使学生大脑掀起智慧的巨澜,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
  四、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布鲁纳说:“教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应当以引导儿童自己去发现为目的。”在新课标的理论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努力实现周玉仁教授所倡导的“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得,绝不暗示。教师作为引导者,基本任务是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作为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
  五、拓展延伸,体验探究乐趣
  如今的教育已经再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通过实践自我学习。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讲究探索时空的开放性促使我们的练习设计已经没有必要拘泥于课堂上,完全可以同社会时间结合,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有心人,要善于创设学生自由探究的情境,使学生向探究、乐探究、能探究,敢探究;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改的百花园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