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切换导入主体和导入方式,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堂教学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因教育而丰富生命,让教师因教育而体验快乐。
  1导入主体与导入方式
  课堂教学导入主体可以为学生、教师或师生,采用多种方式切换进行,让生物课堂更美丽。
  1.1导入主体为学生,让课堂凸显生命的魅力
  说起课堂导入环节,似乎就是教师的事。授课教师事先布好“局”,引导学生往“局”里钻。教师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新知求知欲望不强。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把部分课堂导入还给学生,由学生导入新课。但是学生缺乏对新知的生活经验和原认知,这时教师可以把课堂导入延伸到课外完成——课前收集资料活动。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课前探究活动,由活动产生新的生活经验、新的困惑、新的表现欲望,带着问题和学习的需要走入课堂。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首要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1.1.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满足学生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
  如今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他人生活经验等多种渠道获得相应的资料。开学初,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班级每名学生布置1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用2周时间完成,以文档、PPT、视频、图片等格式上交,上交时写好姓名、班级。教师一一检查,做好与教学内容对应的纪录。前一节课提醒对应内容的学生在下一节展示。学生在搜集资料时,会接触多种信息,新知即可以建构在这样的原认知基础上。另外,在全体学生面前的展示,还能够满足学生的认可感与欣赏感的需要。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人的性别遗传”一课中,学生搜集展示了6名男女运动员图片和奥组委对运动员性别检测的技术变更资料。学生这样导入:猜一猜哪一位是女性运动员。其他学生积极参与,但几乎没有全猜对的。接着,学生给出奥组委对运动员性别检测的技术变更资料:196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对所有奥运参赛选手采用“染色体检查法”进行性别检查。它是通过鉴定受检运动员的细胞染色体中是否含有Y染色体,从而确认该运动员性别。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1.1.2展示课前体验活动积累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青春期”是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课前学生体验“青春期测量身高变化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在3-5月完成。开学伊始,布置学生查找“促进身高快速增长的方法”的资料。3月~5月中旬安排学生测量身高5次并记录测量结果。5月末,对活动进行整理,特别是对学生身高的跟踪测量结果进行统计、绘图,在上课时,进行展示,导入新课。
  1.1.3展示课前探究活动的疑惑导入新课,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惑,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为追求答案,解决内心的不确定,学生会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同时会引发出更多问题。
  例如,在“饲养和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探究活动中,学生产生很多疑问:蚕在蜕皮前为什么不吃不动?蚕结茧后在里面真的一动不动吗?蚕破茧成蝶时吐出的红色液体是什么?如何判断雌雄蚕蛾?学生的问题都是亲自经历才会产生,很多是教师没想到的问题。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由学生展示自己拍照的蚕宝宝图片和视频,并提出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由惑导入新课。
  1.2导入主体为教师,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生命教育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
  1.2.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问题激发生命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教师可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旧知识,利用旧知识能很自然地导知识,从而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非常相近。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设置如下问题:
  ①以人为例,谈一谈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②动物体主要的组织类型有哪些?
  教师在提问、回答与表扬中用生命撞击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欲望。
  1.2.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情景激发生命
  杜威说:“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情景导入是教师根据新授课内容,利用语言和多媒体的声光效果,创设一种教学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课,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部分“眼和视觉”教学时,教师播放视频“撞一下失明12年竟复明”,简要内容为:欧洲一女子失明12年,有一天晚上不小心把头撞到桌角。奇迹发生了!该女子竟然能够看见了,撞一下就能看见,这是为什么呢?视觉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学生的惊讶、怀疑中导入新知学习。
  1.2.3演示實验导入新课,用科学激发生命
  演示实验导入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由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实验,在全体面前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追溯实验原理,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消化和吸收”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消化液中对物质起消化作用的主要是消化酶,但消化液胆汁中却没有消化酶,它是如何对脂肪的消化起作用的呢?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再提供材料5 mL猪的胆汁、5 mL植物油、清水、烧杯、玻璃棒。3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演示实验:将植物油倒入烧杯中的清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观察到被搅散的植物油又成片的浮在水上;再将胆汁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学生观察植物油的状态,并根据观察的现象交流胆汁对脂肪的作用,以及对脂肪的消化的作用,从而引入“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   1.3导入主体为师生,营造和谐的生命课堂
  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师生共同导入新课。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过程中,高高兴兴、不知不觉中引入新课。
  例如,七年级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时,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与教师进行“打手游戏”。游戏要求1min内测试学生被打手的次数。之后再换另一名学生,做同样的游戏。教师提出问题:完成打手游戏主要由人体哪个系统控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述:打手游戏是由神经系统控制,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规律反应,这种反应活动称为反射。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理解了反射的概念,对形成反射的人体结构基础产生求知欲望。
  2切换导入主体与导入方式时注意事项
  2.1注意课堂导入时间问题
  导入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导入开始时间,授课教师不要上课铃一向,就进行导入环节,要等学生安静下来之后,方可导入;另一方面是指导入时长,导入环节虽很关键,但不是重点,时间过长会有喧宾夺主之感,影响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导入时长不要超过5 min。
  2.2注意课堂导入内容
  课堂导入主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授教学内容相衔接,但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培养皿给学生分发10种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数粒种子(含松子、玉米、瓜子、大米等)。随着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开始对种子进行分类,音乐结束时活动终止,整个活动用时约1min。分类完成小组提前举手向教师示意。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把种子分类?”教师进一步引导:生物圈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如何快速辨别一种生物呢?引入课题。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对植物进行初步分类后,第二次拿出导入环节时用过的种子,让学生对这些种子进行分类,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最后,在课堂结束前情感升华时,第三次展示分好类的种子,同时课件播放一张学生课桌内乱糟糟的图片,产生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分类管理,做个有条理有秩序的学生,达到“一导”起“三用”。
  2.3注意导入主体
  把握合适的课堂导入主体,学生、教师、师生切换导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当的选择导入主体。由學生导入时,应把学生请到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的位置,引起全员关注。导入方式应多样化,如复习、图片、视频、游戏、汇报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日新月异的感觉,产生对每节生物课的期待。每节课用同样的课堂导入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通过切换导入主体和导入方式,激扬生物课堂生命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47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