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开林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以几何级数量激增。众多的知识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学生自学进行必要的补充。如果一个人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强自身的技能,这对他未来的继续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现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谈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开启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闸门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习得知识是从生疑、质疑开始的,因而,在授课之始,如能在导语中设下一些好的问题,对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莫大的好处。如我上《狼和小羊》一课时,先问学生,“狼扑向小羊,会有哪些结果?”这样一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议论纷纷。在这样的积极状态下,我再启发学生学习、讨论。在教学中,如能常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思考的习惯。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置悬念,提高学生自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的注意力和兴趣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后我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这便又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思考求解的求知欲,再次激发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常设置一些悬念,可以提高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
三、认真编制学案,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掌握并处理好教材的结构、重点、难点等,还要使教材所贮存的信息转化为可以传输并易为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其方法就是将教案编制成学案。编制学案,要巧设思考题,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有层次性,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我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才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因此,认真编制学案,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四、坚持四个“到位”,培养自学能力
1.教师自身建设到位
教师自身建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师德外,还应率先更新观念,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榜样。
2.学生认识提高到位
改革开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致使不少学生家长过重的看重金钱,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知识的重要,而忽视了孩子的发展。“知识无用论”的错误认识广泛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
3.自学方法指导到位
要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在自学方法上指导到位。主要的自学方法:预习提问法、实践调查法、尝试操作法、讨论纠错法。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自然得到提高。
4.学习效果检验到位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确实具有实效,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学生才会主动配合教师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效果检验到位。
总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