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背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 文
小学古诗词无疑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食粮”。诗词的教学,学生背诵是一个教学基本点。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背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大有裨益。这也契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在这当中也能得到体现。
古诗词的背诵相对课文的背诵来说要容易一些。不过背诵也要注意一个循序渐进,不然容易走进误区。如六年级下册的课本后有九篇要求背诵的诗词,部分教师平时没有要求背诵,最后期末才要求学生背诵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这就急功近利了,达不到背诵的目的。最佳的背诵方式是让学生一周背诵一首诗词,到期中后再进行反复的回顾,学生对诗篇的影响才可能深刻,并在不断的反复中更好的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歌的内涵。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
诗词的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停留在表面,学生缺少对诗词理解,背诵后非常容易忘。简单的了解作者的简历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识记,有助于学生从诗词中获取文化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六年级下册的《己亥杂诗》为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首先要排除诗歌中的疑难字词:“九州”、“生气”、“恃”、“喑”等;然后是朗读。阅读是背诵必须的,学生朗读二十次才会在记忆中留下记忆信号。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这首诗后面所蕴藏的历史,诗人写这首诗胸中所激荡的感情。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一个心愿,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而降下更多的人才;为什么诗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因为“万马齐喑”,因为“风雷恃”,这里是比喻的说法,旨在表明当时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的状况,这让人感到悲哀,只有风雷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生机。诗歌充分的表现出了龚自珍的愤懑,悲哀,希望,有必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情绪,这样诗句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影响,这首诗背诵中就能获得一种爱国主义情操的感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一语道破了背诵的重要性。不过死背书是没有意义的,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对于诗词的背诵也是如是,感受到诗词的巨大魅力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应用,这样才能使大脑储存的句子得到发挥和利用,同时也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途径。注意背诵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才能得以整体提高。
诗词背诵有什么技巧吗?其实诗词的背诵不需要秘诀,古诗词大多都朗朗上口,多朗读就可以了。多读成诵,读达到背诵的前提,读通、读懂、读顺,很快就能成诵。当然,“读”不光是学生读,教师也要读。早读课时,教师不妨大声读书,讲课文时教师不妨范读、范背,与同学同读同背。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读书、背书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背诵时最好朗读。背诵同样的材料,朗读的效果优于默读。所以,背诵应以反复的大声朗读训练为主。当然,有条件的,利用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帮助学生朗读和背诵,效果定然更佳。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附录中列出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其中包括了那么多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词人:如曹植、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李清照、苏轼等――涵盖面可谓广矣!囊括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如《七步诗》、《春晓》、《竹里馆》、《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喜雨》、《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等――筛选可谓精矣!相信只要教师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背诵,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都将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