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阶段的师生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高峰 吴家伟

  基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标志。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后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冲刺阶段。
  从教学任务看,初中阶段关系到高一级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从学生的学业阶段看,初中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关系其个人的前途命运的走向;从身心发展阶段看,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次高潮时期,关系到身体发育和个性的形成。因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迫切需要在学校里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
  如果说小学生是破壳而出的嫩芽,那么初中生则是渴求阳光雨露、根植沃土将茁壮成长的幼苗,初中教师就是呵护幼苗成长的园丁!
  初中阶段的师生关系,无疑是园丁与幼苗的关系!要使初中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谋求全面发展,正如我国《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务必正确认识、处理以下四种师生关系: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组织教师去培养教育学生。教师则以学校为工作场所,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专业人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是其他行业和职业的作用所无法比拟的。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教师学习。在教育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必然处于受教育的地位。然而,学生不是“集装箱”,任凭教师装填。教师只有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去教学,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行不通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情感上是平等的。换句话说:教师乐意教,还得学生乐意学。
  毋庸置疑,同在课堂的师生,存在长幼之分,闻道有先后,知识有多寡,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想顺利施教,宜尽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自己的真知灼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以对学生真诚相见来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有研究者曾对300名初中生进行关于“心目中好教师形象”的调查,其中有248人把“尊重学生人格”列为好教师的最重要品质之一,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3%。
  可见,成长中的初中生把人格看得很重。他已不是小学生,他有个人的需要、愿望和尊严。如果教师居高临下,稍有不顺就惩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立,这个学生就可能辍学!至少不愿听课,伏案睡觉。师生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教师应多一点民主,多一点平等,有问有答,和谐共融。教师取得与学生的共同语言,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
  
  二、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是优良教风和学风的重要内容
  
  作为学生尊师,并不只停留在见面打招呼的浅层礼貌上,应体现在了解教师克服了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应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主动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应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表现出渴求教师无保留地传授知识,享受教师的无私奉献!
  作为教师爱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的天职。爱生,体现在尊重学生,给予热情地帮助,耐心地引导;爱生,体现在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理,以理服人;爱生,还体现在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以衣服的贵贱、外表的美丑、成绩的高低来区分对学生的宠爱与疏远,给每一个学生同样的真诚与慈善!这样,促使学生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促使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促使学生虚心求教、拼搏上进。最终,形成优良的学风。
  总之,教师爱生,“不吹毛而求小疵”(语出《韩非子・大体》);学生尊师,即使遭到教师严厉批评而不理解时,还应记住《韩诗外传・卷七》:“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有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因此,尊师爱生的良好关系,既是优良教风、学风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形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现代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教师从事教学,以培养青少年成长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不图名利,乐于奉献;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恰如陶行知先生于1929年撰写的一副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人格的生动写照,是奉献精神的诠释!
  教师的倾心倾力,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看得到的。学生得到了鼓励,受到触动,对教师也会产生好感、信任和崇敬,会化作按时上课,遵守纪律,勤学好问,求异多思,深入钻研的动力,给老师一种无价的精神回报:品德规范、情操高尚、情感纯真、意志坚强!如此喜人的教学效应,增进了师生友情,使得教师的奉献有了质的飞跃!这是现代素质教育追求的教育效果,即“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一转化过程,实质上是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不仅体现了知识、思想的相互促进,师生的情感也格外融洽,如鱼得水!相反,如果老师指东,学生向西,“台上你讲,台下讲你”,那么,教师的劳动付出,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什么心情去传道、授业、解惑呢?恰似《白雪遗音・纸糊栏杆》所云:“画饼充饥,尽都一个吃不到;望梅止渴,枉自徒劳。”
  
  四、“师生恋”是师生关系的误区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12~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从师性心理特点。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在他们的心目中,形象是高大的,能说会唱,值得钦佩。基于此,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注意,渴求得到老师的指导和表扬,倾向于亲近老师,把老师看成学习上的导师,操行上的榜样,生活中的参谋。
  其二,是身心发展的生理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生理上的“激变期”。在性激素内分泌的作用下,身体各部分器官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的变化,身体机能逐趋健全,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已接近成人,性机能开始成熟。
  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由疏远、躲避甚至对立而发展到好奇,有好感,关心、寻求、发展异性友人,随之而来的表现则是爱美,经常照镜子刻意打扮、修饰自己,以引人注目,提高“回头率”。
  依赖心理和生理成熟加之主管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学生早恋。早恋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前三种师生关系是园丁的护花剪影,有利于祖国花朵含苞怒放,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后一种师生关系,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是与现代素质教育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愿“闻者足戒”!总之,有如《左传・隐公六年》所云:“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