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淑荣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全面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提倡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测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思考。
  例如,我们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中,由学生自己带蜡烛,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观,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做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尤其是点燃的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比纸上练兵要强得多。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设。
  例如,在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学生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并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自己动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并通过三组实验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向装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到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多。再通过向两瓶不同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得出空气中O2的含量比人体呼出的多。通过向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得出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大。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交流,进行了几组简单的对比实验后,获得了一些事实性的信息。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直接提出问题或通过描述已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从而明确提出问题。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相等时,学生会直接提出问题:化学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那么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吗?
  学生知道要想知道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相等,就需要使用天平。学生通过动手做铁钉和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以及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发现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但有些同学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发生倾斜,蜡烛质量减轻,这个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经过分析与讨论,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导致质量减小。从而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而加深了对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习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这对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实现学生从接受方式向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挑战。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科学探究的自主性特征,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因此,使学生具有强烈而又持久的科学探究的欲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另外,学生是否具有探究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
  此外,对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也是我们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对于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我们可以采用活动表面评估。这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也就是将学习与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在注重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纸笔测试评价应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整体联系上去考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