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昌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个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并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预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二、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
联系着的。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2)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的式子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判断那个是错误的;或者用3种图形代替具体的数,写成两个式子,如(○+△)×□和○×□+□×△,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相等,并说明根据。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3)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4)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应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及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的。在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果出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由于难度太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可以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以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后进生,鼓励后进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