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景慧 李正义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法,目前已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授受。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谈一些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知识层次、理解能力、授受能力的局限,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很难把握,但也绝不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机器“默默聆受”。有些教师认为,一节课下来学生将课文读了若干遍,师生问答也接连不断,似乎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不错。其实,这些并不能作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与否的根本依据。语文教学有两大中心任务:一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二是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是体现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例文。教师的任务是通过例文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读懂类似文章的方法,不仅仅是让他们记住这篇文章的字词句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小短文,有写景的,有状物的,有记人、叙事的,每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以整体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读,自己去慢慢琢磨文章的写法特点,细细体会文章所表述的意思及其创设的情景。学生读出味道来了,自然就有了学的兴趣。不能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否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是片断的、零散的。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不能将每一段的段意、写作方法和中心思想分隔开来讲解,而要紧扣文章的主题,让学生能跟作者一起乘着小船领略“鸟的天堂”,一同享受那令人心醉的美丽景象,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动者、学生思维领域的开拓者。这时教师的“导”就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学生们灵活的思维方式、宽阔的思维领域、多维的思维取向,是靠经常训练而自觉形成的。例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教师可循着该文的思路(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喝不着,怎么办呢――它想出办法来了――它喝着水了),再设计几个情景让学生去思考:(1)瓶子旁边没有石子;(2)瓶子很高,乌鸦站着,嘴伸不到瓶口;3.乌鸦已经累得没有捡石子的力气了。学生也许会想出许多可笑的甚至是荒唐的办法,让乌鸦喝上水。学生的回答是否合理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多向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才能具备“主导”的能力呢?本人认为,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主导”地位,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是要有较为丰富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同样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处理教材是否恰当,对一些关键问题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也是建立在这些方面之上的。一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深入浅出地把握课文的关键所在,就会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教是学效果。
  二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勇于吃苦的探索精神。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要相信你的学生具有做学习的主人的能力,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抑制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在读写实践中逐渐转化。教师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实践联系起来,是起一个桥梁作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花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自己。单靠“拿来主义”,借助于“教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课堂上的每一个质疑都是精心研究后设计出来的,而绝非漫不经心地随口而问,要抓住每篇文章的关键点,找准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教师只有不怕吃苦、勇于探索、乐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