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浅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明珠
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但学生因主客观原因各方面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少数学生因探究意识薄弱,能力欠缺,学习效果更差,学习过程更困难,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而数学学困生指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方面较为落后的学生,他们一般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主要表现。
1.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概念。
2.自学能力相对差,从不主动复习,不能找出学习的重难点,不能从材料中获得应有的信息,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做作业、练习时,生搬硬套公式,不能灵活运用,甚至抄袭、马虎应付。
4.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淡薄,常抱着“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心态。
总之,他们缺少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有被迫学习的心态。为应付考试,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学,不求甚解;严重者干脆放弃学习,自暴自弃。
(二)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小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他今后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很大。目前农村家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增强,亲子矛盾凸显。我校留守学生较多,许多学生双亲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家庭中缺少学习教育的氛围。
2.学校因素。
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年,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学为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使学生感觉到好像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卷,再加上每次考试以后一般都要排学习成绩的名次,压得学生喘不过气。
3.教师因素。
一是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习惯于“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二是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传统教育观念,一切服从于升学考试,一切服务于升学考试,仅以考试分数论成败;三是德育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强。对学生缺乏激励、关爱、尊重,致使其产生不良心态,甚至厌恶数学课。
4.社会因素。
社会的不良风气腐蚀、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受其影响较大,注重打扮,结成团伙,讲究哥们义气。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在虚幻的世界中萎靡不振。
5.学生自身因素。
(1)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持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学生分化的主要内在因素。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总之,在学困生的身上缺乏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但是为了应付,只得硬着头皮学,死读死记。还有不平等心理,不能正确看待问题而产生的嫉妒心理,一次次失败和批评带来的失望心理等,这些心理严重阻碍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将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回访学校、书信联络等渠道,一方面通过家庭了解学生在校外的一些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家校达成共识。也可以向家长讲解一些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技巧,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情感教育。
学困生是有情感的人,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需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予以表扬。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学。只有这样,学困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才能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是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就定会得到回报,学困生就会成为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帮助学困生。各种方法的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并依据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灵活巧妙地运用,一定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