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哈代的“威塞克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符蓉
摘 要: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生态意识,他通过对动植物的灵性描写,以及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其生态整体观。作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哈代的“威塞克斯”,哈代对自然的关注是他对人类生存状况关注,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
关键词: 生态批评哈代 “威塞克斯”小说 自然
哈代在“威塞克斯”小说中大量运用蕴含着重要生态启示的自然生态原型来反映朴素而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哈代的小说因而成为具有生态意识的文本。对自然的描写在哈代小说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抱着敬畏的态度来描写自然,深入展现鲜明的生态意识。其中重视自然、重视生命本源的超前理念,与当今世界的生态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谋而合,所以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加以广泛而细致的研究。
生态批评理论始自20世纪90年代的英美文学界,其研究的内容是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物圈这个广阔的语境下,结合切实的生态问题和文学文本,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哈代的思想和作品之所以会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加以广泛细致的研究,是因为他重视自然、钟爱与迷恋自然、重视生命本源的超前理念与当今世界的生态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谋而合。他在“威塞克斯”小说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中,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融入其中,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对生态的关注。呼吁追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命存在形态,赞美和呼唤旺盛的生命强力,表现出了其和谐生态意识和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刻性。
1.生态整体观
生态批评推崇生态整体观,认为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有着它自己运动演替的方向,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森林、土地到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生之物: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这个整体中合理存在的一部分,都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都拥有自身存在的权利。[1]生态整体观强调宇宙中一切生物存在的合理性和平等性,每个生命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哈代的作品“证明了他是大自然一个细致入微、炉火纯青的观察者,他能区别雨点落在树根或耕地上的差异;他能分辨吹过不同树丫的声音,然而,他是从广义上把大自然理解为一种力量,他感到其中似有神灵,它能对人类的命运或者同情或者嘲笑,或者无动于衷地袖手旁观”。[2]人物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景物又在深层次上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变动,这是独具特色的一点。哈代笔下的自然是充满灵性、人性的。她有自己的语言,那是种“树林、水果和鲜花本身的语言”,只有热爱她的人们才能理解。哈代以他那纤细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充满怜爱之情的笔调,赋予各种自然景物以人性。每一颗树木、每一只动物在哈代看来都不是简单的生物,而是富有情感的存在。每阵狂风吹过,“树枝就会发出一种颤抖拘挛的声音,仿佛觉得疼痛一般”。被砍了皮的橡树“光着腿儿站在那儿的时候,似乎羞羞答答”。[3]这样饱含感情的自然描写是哈代的一大特色,流露出哈代对自然的一片痴爱。
哈代是公认的描绘大自然画卷的高手:他笔下的自然景色和环境不止是人物活动、故事展开的陪衬,更多的是与人物、情节融为一体,在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同时,映衬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人与自然相克相生的生态规律。《苔丝》中许多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与苔丝内心的发展密切结合,是为了揭示她心灵发展的某一历程。小说第一章所描写的蜿蜒山谷与苔丝平淡的生活相呼应;特兰岭的黑暗的森林渲染了亚雷・德伯维尔对苔丝的摧残;返回故乡后,那冬夜里的风在枯枝之间的悲鸣,仿佛是在对苔丝不可弥补的过失表示哀伤;万物萌芽、春光明媚的景象则表现了苔丝精神的康复和没有耗尽的青春的苏醒;塔布篱牛奶场的富饶美丽、青草繁茂、溪水潺潺则烘托了苔丝对克莱的缠绵的爱情;而棱窟槐则是一块穷乡僻壤,广阔起伏的白垩质高原,气候干冷,环境恶劣,在这儿苔丝又遭富农压榨欺凌,荒凉苦寒的高原既是在考验苔丝忠贞的爱情,又体现出苔丝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性格品质。人景交融的美丽画面让读者看出,哈代笔下的自然美和人物美是多么协调和谐,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人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苔丝是哈代赞美和同情的对象,她周围洋溢着大自然女儿的清新的气息,有着大自然女儿的优秀品德:纯洁善良、朴实顽强、情感真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哈代把《绿林下》里的男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与自然界的季节变换结合起来,把狄克・杜伊与芳茜・黛的爱情同风光秀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冬春夏秋四季的更替吻合了两人的爱情历程。
哈代小说生态整体观还表现为对动植物所作的灵性描写,以及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展现。哈代视动植物为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尊重他们的生命权、存在价值和意义。“小说中建立了一个与人类世界相似的价值和意义,动植物世界它们和人类相互尊重、合作、忠诚”。[4]哈代在敬畏宇宙中一切有生物生命的基础上,建构了人类和动植物之间互为感应的神秘亲合关系。
2.哈代笔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哈代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乡村度过。乡村的生活使他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他熟悉自然界的林木花草,飞禽走兽,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他深入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并试图从自然的变化中寻找出生活的真谛。在哈代的小说中,自然法则与人类法则的冲突,即自然与人的意志之间的冲突构成了哈代小说的基本冲突之一。在其小说中,“自然不单单是背景,常常也是一种积极动因”。[5]
在《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为了报复情敌伐尔伏雷,试图囤积居奇,在生意上打垮他,却因为天气原因而破产。整个失败过程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天气的反复无常。当亨察尔大量买进小麦的时候,天气却发生了转变:“多少星期以来阳光像锡一样暗淡,如今扮装成黄玉的颜色。天空的气质,从黏性变为多血质,一场好收成几乎是可以确定了:于是自然的结果,粮价暴跌下来”。亨察尔敢大批收购小麦并不是单纯的莽撞之举,而是因为被人们称为气象先知的“铁嘴”对天气的预测。这反映了自然与人类愿望之间的矛盾。破产后的亨察尔失去了与伐尔伏雷抗争的经济资本,两人之间优劣之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后面的一切,亨察尔失去市长之位,露赛坦的变心等都顺理成章了。这种以自然变化为情节发展“催化剂”的方法,与通常情节变化发展的动因,如社会历史条件、人物性格对比,更为直接地推动了故事发展,使整部小说结构紧凑,节奏加快。
哈代在小说中对自然描写的成功运用,是因为哈代天性中对自然的挚爱,在对自然的描写过程中具有对“景物描绘并以性格态度加以濡染”(奎勒―库奇语)的非凡才能。他在捕捉到自然景物的某一独特的方面后又以人类情感中某一方面与之对应。这样,就取得了通常的环境描写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被故事感染、打动。巨大的自然背景,使哈代的作品自然带上了苍凉的悲剧色彩。自然本性的喜怒无常、变幻莫测使作品中那些偶然、巧合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些偶然、巧合又常常改变人物的命运。于是,哈代的小说很容易使人产生生命无常的悲剧感。
哈代小说中对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的展现,不仅表达了哈代的生态和谐观念,而且揭示了哈代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其中隐含他深刻的民间文化价值立场。哈代小说中描写的生态自然是他笔下构筑的承载他理想的民间世界――威塞克斯的自然,在哈代看来,人必须回归到这种和谐的生态自然中,才能获得心灵的归属和平静,才能从备受痛苦的现代文明中解脱出来。
从哈代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他对自然的关注是他对人类生存状况关注的一种外在表现。每当他看到鲜花的凋零、树木的干枯、鸟儿的哀鸣,一股忧伤的情绪从心底油然而生。他从自然万物的悲剧性中看到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同时他的作品也描写了一直处于威塞克斯民间语境中的土生者与自然内在节奏相应合的心灵和谐生活,如奥克、文恩,他们遵循着自然的规律生活,心里踏实沉稳。因为与自然的贴近,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勇敢、理性面对磨难的强大力量,不论何时,内心都平静、安宁。但他的小说是深刻的,因为它们探索世间万物的秘密,人类生存状况,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他歌颂了生命,歌颂了生命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6]
从生态和谐的视角观照,.通过文学反思生态危机,重新审视人类文化,我们不但能反思人类,还能从中揭示文本所表现的文化观念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意识不仅是一种观照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态度,还深入揭示了作家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阐释哈代小说,可以更深入地观照其民间文化的生态意义,给予哈代小说以全新的文化阐释。
参考文献:
[1]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5.
[2]伍尔夫.论托马斯哈代[M].瞿世镜主编.《伍尔夫研究》.第59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哈代著.邹海苍译.林地居民[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76,179.
[4]John Rabbetts.From Hardy to Faulkner:Wessex to Yoknapatawpha[M].London:Macmillan Press,1989:172.
[5]引自陈焘宇编.哈代创作论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75.
[6]腾爱云.哈代小说的生态意识[J],天津大学学报,2011,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