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卫祥

  摘 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巧妙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 巧设问题 生物教学 激发兴趣
  
  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设置问题,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一、通过故事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例如,在讲“动物激素的作用”时,可以先讲述一个小故事:1904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小屋里,法布尔将一只雌蚕蛾扣在纱笼里。虽然风狂雨骤,但仍有40多只雄蚕蛾穿过风雨前来交尾。这故事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黑夜和狂风骤雨中,这些雄蚕蛾是怎么找到这个雌蚕蛾的呢?整个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又如在讲“基因突变”时,首先向学生讲述二战时期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很多年后经常会发生胎儿畸形、一些地方依然寸草不生等现象。在学生震撼于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时,提高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年后还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通过故事背景设置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通过诗文赏析的方式巧设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生物课上突然谈到语文的诗句,学生往往很有兴趣,且简单的诗句学生很容易对上来,极易产生成就感。教师可顺势提出:“为何红杏会向着墙的外侧生长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生长素的知识。
  又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这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谜语,但这依次描述了花生的哪些结构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说破谜底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且印象很深刻。这样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让学生开怀一笑中学到知识,岂不是件乐事?
  三、利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广告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问题
  利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广告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问题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我利用1998年春节期间电视广告中的一则关于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安琪酵母合面里……”来导入,然后提出:什么是酵母?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结构?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细微结构图及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在兴趣和求知欲的指引下总结出其形态、结构特点等。
  四、让学生在情景感动中巧设问题
  如果我们利用精神资源去创造“感动”的细节,让学生在感动中震撼和启迪,其效果是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无法比拟的。比如我在上“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引用了一篇报道:我国江苏盐城是丹顶鹤越冬场所,每年冬天都有近千只(全世界不足2000只)来自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的丹顶鹤来此栖息。可近年来丹顶鹤的数量明显减少。终于有一天,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当鹤群飞抵盐城上空时,竟有不少丹顶鹤突然从天上掉了下来,解剖后发现,美丽的丹顶鹤的肠胃里竟然没有一粒食物――它们是饿死的。原来,这些远途跋涉的鹤要在山东沿海的湿地停下来补充食物,可如今,湿地大多被改为农田或被征用。可怜的丹顶鹤再也无法在此地觅食,可仍然坚定地飞向目的地,直到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能量。讲到这,学生都为丹顶鹤的精神所折服,这时我提出问题: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就这样,学生为保护环境出谋划策,积极思考准备起来。
  生物学中让人感动的元素太多了:细胞结构的精巧,受精作用中精子的马拉松比赛,基因工程创造生命的奇妙,生物入侵的可怕……只要我们时时记得运用它们并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生物课堂还不会充满激情吗?学生还会在你提出问题后始终保持沉默冷酷的一面吗?
  五、在书本的图形、结构模式图中巧设问题
  例如讲“血糖平衡调节”时,如果按部就班地利用教科书上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式图进行讲授,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设计问题:“当我们的血糖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时,激素如果调节才能使我们的血糖浓度回到正常水平,假如没有相应激素来调节将会出现什么症状?”学生听完后便开始在图中寻找答案,并积极思考如果没有激素将会发生什么问题。
  又如在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提问:“我们把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看成是三个不同的家庭,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吗?会不会相互之间相互拜访,谈谈心思呢?”通过一个很拟人的比喻,就会激起学生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欲望。
  新一轮的教改都大力提倡探究、创新,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如果教师能通过设计一些背景巧设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探究的方法,其实,探无定法,要看探究的问题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选择问题时要注意与学生的能力相结合,千万不能急功求成,把问题一步到位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思考,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感觉生物学习太难,太深奥了。
  我认为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所提出的问题要能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宜过深,也不宜过简单;对于较难的问题,设置时不宜一步到位,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分步剖析,但所设置的问题要有梯度性、相关性;问题的提出要观察学生的学情,如果学生思考的艰难要做适当的处理,如简单的提醒。
  由此我想到:教师要做的是在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方式,不仅要巧妙设疑,而且要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观点的创意、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要善于从生活的小事中发现问题,其实在你巧设问题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因为你从学生所熟悉的事件中发现了问题,而学生在思考问题答案的同时也在思考:我从前为什么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呢,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开始注意生活,注意细节,并学会从生活中思考。这不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吗?能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会变得更加有兴趣,更加有激情。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激趣以催思,挑疑而生情。这正如教育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性质和联系。”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课程・教材・教学.
  [3]巧设问题100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