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兰

  摘 要: 翻译教学在非英语专业大学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当前呼吁之声高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以“教学翻译”为主导,而讲解翻译理论、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及翻译实践的系统翻译教学少之又少。本文以本校的“英汉互译”菜单课程教学为立足点,分析和总结了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一些关键词,探讨“完善大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课题。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翻译能力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无论是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还是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都为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作出重大贡献。但是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翻译研究和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1999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译”的能力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未得到广泛响应。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入世后,社会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已大大增加,而这些人才主要从有专业背景的理工科学生中产生。社会对翻译交际能力的需求再也不是少数外语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了的”。[1]所以,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开设翻译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翻译一直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重视不够。在我国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中,一向把阅读理解当做最重要的基本功,各级教学部门也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英语教学注重听、说,“译”几乎处于完全被忽视的地位。199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在一定的工具帮助下,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00个英语单词左右。学生会误认为有了字典这一工具,生词的难题解决了,因而翻译就不成问题了。但是,由于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翻译教学,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懂得翻译转换的技巧和规律,不知道如何应对语言中的文化问题,因而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误译、错译等问题不断,这不但不能促进与外国人的沟通与交流,反而会造成更多的误解与误会。
  另一方面是大学英语教材本身的问题。目前国内流行的几套大学英语教材,都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独立单元,间或穿插一点,也不过是围绕课文开展的零星“教学翻译”练习。这些“教学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的掌握情况。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练习不是翻译,而是一种语法词汇的综合练习。
  可见,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材安排,都没有重视翻译在教学中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就忽视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学生本身不重视翻译,从而导致翻译能力欠缺。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大学里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越来越重视,学生本身十分渴望获得这种能力。根据我校的一项问卷调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80名学生中,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翻译课程。“目前翻译教师青黄不接,一大批有名望的老教授相继退休,在职的知名教授忙于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年骨干教师外流现象严重,翻译教学的重担自然地落在了青年教师肩上”。[2]由于教师的紧缺,有些学校因此开设了关于翻译技巧的选修课。这虽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但由于选修课的课时、班级人数等种种限制,因此受益的学生范围显然太小,无法满足相对较大的需求。在大学第四学期开设翻译菜单课无疑是一个两全之策,弥补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不足,从而逐步完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
  与外语专业的翻译课程相比,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并且对翻译感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前三学期进一步打好英语基础,第四学期开始形成对将来职业的大致规划,可以更好地把兴趣和职业结合起来,考量自身需求,选择要修习的菜单课程。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动力,对他们稍作点拨,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教学目的作为优化英语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是为推行素质教育而进行的翻译教学[3]。翻译教学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翻译实践的盲目性,使学生尽快入门,掌握翻译技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三是教学性质是菜单必修课。由于其课程设置及有限的教学时间,该教学与外语院系非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有着质与量的差别,与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该课程在讲授上要有所侧重,比如可适当地侧重于英译汉的技巧训练,而在汉译英方面可以少用些课时等。
  二、翻译菜单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方法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尽管非英语专业学生不一定进行翻译研究,但他们应该对中国翻译史、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派别有一定了解。关于“翻译教学是否需要理论”的论题,大多数学者已得到肯定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对深奥的翻译理论望而生畏,因此,翻译理论的选择必须“精而又精”,即要紧密切合翻译实践,理论指导必须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翻译的性质、标准和基本要求,其次应讲授诸如增译法、减译法、正译法、反译法和诠释法等各种翻译技巧,以及单句和段落的翻译方法。讲解翻译技巧所用的译例,不宜太难,各章节后均应附有与本章节内容密切配合的翻译练习,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使学生掌握语际间的转换规律,提高翻译能力。
  在英汉互译技能的讲授中,不妨由段落和语篇翻译直接切入,通过翻译段落,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因为实际翻译材料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现的。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将文学翻译名篇、名段作为翻译赏析;将非文学翻译作为学生练习,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译文优劣之处,更好地认识翻译的本质。同时分题材探讨一些实用文体翻译,如科技与商贸文体的翻译,更好地满足非外语专业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二)改进翻译教学方法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翻译方面的,除课文的英译汉外,主要是指导学生做汉译英练习。通常的做法:先布置学生做练习,然后批改练习,力求将学生作业中的全部错误挑出,并逐一改正,最后讲评练习,仍以改错为主。这种针对普遍性的典型错误一一评析的教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首先,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纠错上,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其次,这种教法有违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会助长学生的依赖情绪,致使他们做作业敷衍了事,认为译错了也不要紧,反正老师会改正。最后,这种教学法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符合“针对学生个体自身特点”的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针对学生个体自身特点”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改进翻译教学方法。以讲评翻译练习为例,我们就应一改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和“一言堂”的做法,发动学生同桌互改,小组讨论集体修改,将一两名学生的作业由全班同学讨论修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三)增强中外文化对比内容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的语际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它们自然会反映在语言中。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等不同,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原语符号和译语符号之间几乎不可能在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了使译文和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做适当的处理,这是翻译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掌握这一原则,必须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方面的信息在翻译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曾说:“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应介绍与英、汉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十分重要。近年来,英汉对比研究硕果累累,出现了许多英汉对比的力作,它们无疑对翻译实践具有借鉴或指导作用。“倘能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而不是形式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历史原因,翻译实践中,他们就会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译语意识、遵循译语表达习惯、排除原语干扰,选用译语中最优化的表现方式,传递原语信文,提高译文质量”。[4]此外,大学生应当通过大量阅读拓宽知识面,丰富阅历。
  (四)提高学生汉语素养
  在谈到母语对翻译的作用时,奈达认为,翻译几乎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从本质上讲,翻译应该无异于用母语写作。[5]如果汉语功底不过关,就难以写出好的译文。因此,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我国翻译界前辈张培基先生曾经指出:“人们可能认为汉译英要理解的是母语不会太困难,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汉译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往往不在外语表达能力差,而是汉语水平不高。”至于在英译汉中,汉语的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英译汉时,一般都认为只要对原文理解正确,用汉语表达就不成问题。但我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是急需提高的。教翻译课的教师一般对学生的“翻译腔”都有体会。罗进德先生曾指出,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要是不小心让半生不熟的翻译腔把母语感破坏,可谓得不偿失。因此,有必要花精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翻译腔,这包括搭配不当、句子过长(特别是定语过长)、过多地使用副词和连词等功能词(这在汉语里是能省则省)、过多地使用被动句(在汉语中则较多地使用主动句)、逻辑混乱不清、没有将原文的隐含信息深入理解,并外化到译语的表面层次而导致的欠额翻译、过度发挥而导致的超额翻译等。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改正,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规避翻译病。另外,要鼓励学生看各种体裁的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美学和汉语素养。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完善大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翻译能力正是大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体现。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开设翻译菜单课程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没有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仅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或单句表达能力,是无法用翻译实现交际目的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中国翻译,2003,(1).
  [2]任怀平,孙翠兰.翻译课教学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1994,(4).
  [3]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49.
  [4]魏令查.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2001,(3)
  [5]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