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家高
摘 要: 教师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准备好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就是要处理好“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成 预设
“预设”指的就是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过程、效果的预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等设想课堂中所将发生的情况,以利于在教学中进行调整。而“生成”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所产生的与“预设”相悖或不同情况。课堂应生成而精彩,每一名教师都必须做到。顺应学生的思维,而又不违背科学地向学生传授新知。究竟这样才能使得预设与生成协调相应,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发展学生的创新力呢?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与掌控课堂的能力。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关注学生认知结构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更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载体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科书来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进而在教学中心灵的交互下形成了新的教育资源的过程。师生由于知识面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所回答的问题答案,都要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即学生的生成给教师的预设带来新的解答。当然教师若在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教授内容的知识进行精心的预设,就会更好地把握课堂新的生成,以利于掌控好课堂的节奏。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授内容之前,需对课堂进行知识的梳理外,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的生成。如讲解习题:农场需要种植果树,行距每2米即需要栽种一株,株距每1米即需栽种一株,需要栽种500平方米的地方,问需要多少株果树苗才能够使得果园栽满果树?针对这一习题,教师在课前应该能够了解到学生根本不明白株距和行距的概念。那么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株距和行距的概念,再进行这一习题的讲解。如果说教师课前不做精心的预设,不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只是一味地脱离实际讲解,那么学生的反应不理想,课堂的效率也不会高。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而且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既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又要对课堂学生的认知活动作出判断。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课堂教学的预设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预设生成的前提:适应学生的发展
1.了解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需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来传授知识是最好的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好奇心较强,稳定性较弱。一节课学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能注意力集中,我们要抓住这一特征刺激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用时不多地突破重点。(2)学生间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既然存在差异,就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样,应能够适应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要求。(3)学生的发展存在阶段性。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同的,有的快些、有的慢些,需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让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了解了学生的发展特点,不难对教学知识进行梳理和传授。当然,如果生成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老师就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
2.教师课堂灵活调控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从生成的角度来说,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及时地做出分析,反馈给学生形成正面的引导。学生在感到教师的关注同时,自然认真完成课业,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数方格,编制6的乘法口诀”一节内容时,一位学生却突然提出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从而打破了原先的教学预设。面对这一课堂意外,教师没有表现出慌张,而是沉着应对,及时甩开课前预设的教案,在原先的方格图上再画一列9个方格,使得每排呈现7个方格。实践表明,本节课上,由于教师能够灵活调控预先的教学流程,充分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创造性地完成了“7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的学习。
三、预设是生成的关键:适时摒弃预设的教案
教师的课前预设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故预设的教案不是教师照搬到课堂的教本,更不应成为教师上课的执行内容。反之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对生成不知所措,对课堂的生成不能及时回应,让学生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则兴趣转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时摒弃教案,配合学生完成学习。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对象是动态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背景、当然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就是来解决他们的疑难,交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那么,我们对教学的预设就成了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做好预设,自如地驾驭好课堂,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总体来说,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因预设而精彩,二者相辅相成,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是一门艺术,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
[2]唐爱华.课堂可以预约出精彩[N].现代教育报,2004.
[3]韦有智.数学课堂――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
[4]刘仍轩.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