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通过实习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鸣

  摘 要: 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录用员工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阐述在企业接受生产性实训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就如何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实习 职业素养 培养途径
  
  一
  是否拥有一支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技术团队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兴衰成败的关键。所以,众多的企业都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录用员工的首要条件。为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目前职业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环节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上必须有的放矢,突破传教育观念,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究竟该如何让一个即将毕业、踏上社会的职校生,在在校期间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素养呢?
  (一)融入企业职场氛围,触摸企业文化。
  进入企业后,学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服务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更好的经营业绩――实践、实干是企业的主旋律。无需任何说教,浓浓的企业职场氛围就使同学们明显地提高了对岗位技能的重视程度。因为他们已经深刻体会到,只有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随后的培训和生产过程中,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生产流程的变化,使习惯于生活在按部就班的校园文化模式中的学生认识到市场的变化很快,企业更强调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因而企业员工必须在技术方面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
  校园文化承载着使命和梦想,而企业文化更强调任务和责任。在实习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位的同学都有明确的任务,并随时准备因为个人操作失误而承担责任。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重新再来,而实际生产中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很多同学反映工作压力很大。但90%以上的同学认为,在体会工作压力的同时,他们也深深地融入了企业的职场氛围,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熟悉企业质量体系,培养敬业精神。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会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学生参与生产的产品往往是一些零部件的组装,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组装其实关系着整个产品的质量。在针对学生的培训中,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指导老师都反复强调,产品质量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乎企业的形象;作为企业员工,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负责,更肩负着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实习期间,同学们所有的生产性实训内容都被纳入了企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同学们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精神对待自己工作上的每一个操作,因为大家深知要对企业产品的质量负责。后来我们告诉同学们,这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作风就是敬业精神。
  (三)适应企业效率要求,磨炼坚毅性格。
  提高效率,特别是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赢利的基础。在起初的实习阶段,学生很快就发现,由于长期在节奏相对较慢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自己对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适应,自身的工作效率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很多电子企业采用的都是流水线生产,如果说学生节奏跟不上的话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其他员工,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而要想改变现状,学生们就必须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导老师就感觉到,这些实习的同学们在有意识地克服精神不集中、动作迟缓等不良习惯,变得更加专注、不怕疲劳。在每天近几个小时的高强度、长时间的生产性实训中,同学们组装完成的成品电子器件数量由不足十箱增加到几十箱。在实习的后期,学生们已经完全适应了企业对员工生产效率的要求。
  (四)分享企业生产成果,点燃工作激情。
  电子领域飞速发展的技术变革应该使每一个参与电子行业的人激情满怀。对于企业的员工而言,保持工作激情往往是乐观地应对困难并积极投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很多电子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和中专学生仅将未来的工作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缺乏足够的工作激情,对于整个领域的新动向、新技术漠不关心,这种消极的职业素养严重制约了个人发展的空间,更有甚者,最终不得不因为难以跟上技术飞奔的脚步而离开行业。
  在企业实习的学生亲身接触到了电子领域的前沿技术,完成生产性实训回到校园后,学生们每当看到市场上的一些电子产品就会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因为在这些产品内部就可能有自己亲手安装的部件,同时心中也会燃起为电子领域付出更多努力的激情。深入企业实习为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搭起了施展才华、实践技术的舞台,他们亲身参与了企业生产,充分证实了个人价值,收获了宝贵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必将点燃渴求工作并投入工作的激情,这份激情将伴随他们以后的成长之路。
  二
  以上是对职校学生在外实习过程中为适应企业要求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其实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不只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而更多在于学生是否具备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即职业素养。现在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参照普通教育而来的,和市场、企业距离较远。学生基本上没有职业的意识;学生部门强调的重点是一日常规,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更没有在学生的日常规范中灌输职业行为规范的意识。为了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快适应企业的环境,职校教师如何通过平时的日常教学管理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是家长的意见,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足够认识和了解,基本上没有思考过自我的职业兴趣,其行为缺乏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根基。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职业学校的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虽然中考失利,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和过去告别,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先入为主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职业学校的学习,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职业对于他们的意义。
  (二)以德育类课程为核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包括就业与创业指导、法律基础、经济政治和哲学基础这四门课,德育课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影响学生思想,塑造学生心灵的基础工程,在育人成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根本任务是把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自觉行动。因此在整个学生培养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将其渗透于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渗透于学生管理之中,形成一种全员负责、多渠道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
  (三)以学生评价为引领培养学生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劳动者(就业者)对社会、职业和广大社会成员履行职业义务的基础。职业态度不仅揭示了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客观状态,他们参加职业生活的方式,而且揭示了他们的主观态度,如积极性、责任性、纪律性、企业精神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成为生产或服务一线的劳动者,劳动的重复性较高,而技术性相对较低。对于他们来说,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劳动态度的考核,考试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向来不是他们的强项,由此产生的厌学情绪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
  发挥学生评价的引领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生活等同于他们的职业生活,学校对应于工厂,学生就是员工,学习过程就是他们的工作过程,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他们的学习态度、劳动态度就是工作态度,学校对他们的考核就是对他们工作过程和成果的考核。在学生评价中注重对劳动态度和学习态度的考核,态度一般是比较难以考核的,但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他的态度,我们可以将对态度的考核转化为对行为的考核,如学校制度的遵守、做事的主动性、做事的到位程度等。同时将对结果的考核转化成平时的个人成长记录,并及时予以表扬,突出他们的优点,让外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动,最终培养他们的职业态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