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大春
物理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探究性教学,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实现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本文按照实验探究课的步骤,从准备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实知识和拓展深化几个环节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加强实验探究课的有效性的目的。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避免盲目无序
要完成一堂成功的实验探究课,课前准备是基础。实验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首先,实验器材需准备得完好充足,实验设计要恰到好处。例如,在有关对串并联电路、电流表测电流、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的探究中,学生探究时就出现了诸多问题:灯泡不亮、导线很难接上、电流不灵敏等一系列不该出现的现象,让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显得手忙脚乱,甚至惊慌失措,满头大汗。毕竟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若完不成探究实验,这一堂课肯定不是完美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器材的准备和设计严格把关。应仔细检测,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保障“探究实验”顺利完成,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教师在上课前应当熟悉整个实验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操作整个实验,并能够洞悉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对策。最后,备课时要考虑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探究的作用。
二、重视课堂教学细节,提高学习效能
要完成一堂成功的实验探究课,课堂教学是关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几个细节,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探究性实验是相对验证性实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把学生看成小科学家,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对他所要探究的现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抓住教学中的导入、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氛围。
2.准确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不能盲目地让学生马上进行实验探究,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合理而准确的设问指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教师应重视对探究的原理进行指导。只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原理,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实验的实验原理通常都是前面讲过的定理和公式等。因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复习前面的内容,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将前面讲过的知识和将要探究的内容联系起来,逐步明确探究原理。其次,教师对探究的方法进行指导时,一定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导而不发的情况,学生导而不发有多方面原因。而其中之一就是所提出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基础实际能力,因而导致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导而不能发”。因而在探究方法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基础,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例如:在完成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的实验后,让学生思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动滑轮才能省一半的力?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力的平衡”、“动滑轮的实质”,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找出“在不计动滑轮自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的情况下”、“被拉物体必须处于平衡状态下”、“动力必须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和“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要平行”等条件。
3.科学分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实验探究课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好途径。首先,应该根据实验探究的难易程度和想要达到的目的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寝室为单位,或者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要指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使每一个学生明确实验要讨论的目的,各司其职。引导学生合作完成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每一个学生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科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重视数据,帮助学生回归知识。
在进行实验探究课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视实验操作,轻视实验记录;重视探究过程,轻视实验结果;重视大胆假设,轻视小心求证等误区。其实,实验是得到物理原理的方式,有效的实验探究课应该重视记录、分析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应不断提醒帮助学生人人记录,人人读数,集体分析,交流结论等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最后,我认为一堂有效的实验探究课不应该从头到尾都被学生实验填满,正如前面强调的,课前应帮助学生明确原理,掌握与实验相关的基础物理知识,让学生有的放矢。最后应该留下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供学生分享数据,集体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还应该完成学生错误的纠正、结论的补充和理论的升华,将实验与物理定理紧密结合。
三、发掘课外实验探究,拓展学生视野
通过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课外实验的探究。这不但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而且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课外探究实验内容可从多方面进行安排。
1.学生实验报告册中的小制作,如安装小型电动机、自制潜水艇模型,等等。
2.物理课本中的小实验,如“筷子提米”、潜望镜、人工现彩虹、自制密度计、水瓶琴奏乐、测量电池组电压、牲畜自动饮水器、小小蒸汽轮机,等等。
3.物理课本中的“想想做做”,如制作“不倒翁”、小孔成像、自制气压计、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等等。
4.生活中的物理学:尝试对家里的电路进行检修、测苹果的密度、测量自己登楼的功率、测量学校到自己家庭的距离、测量家庭用电器的总电功率、判断未知磁体的极性,等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