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阅读中语感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黎黎 胡波

  中学语文课程和教学十分重视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能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和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和魅力;能够观察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学习应用语言的创新。特别指出阅读优秀作品时,要品味语言,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一、感受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语感起源于语言感觉器官对于言语刺激的感受。这种感受主要表现为眼睛对于字形的辨识,耳朵对于语音的分辨。目见与耳闻是产生语感的两个主要渠道。
  二、形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
  语词和形象、表象有着天然的联系。按照语词与表象的关系,语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表象联系得比较紧密的词语,一类是与表象联系得不甚紧密的词语。但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又往往对于缺乏具体形象的词语给予具象的补充,即使是对于“真理”这样一个极其抽象的词语,各位被试者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出发加以补充,以至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那么丰富生动的表象,具有那么顽强的情绪体验的性质。
  三、迅速的直觉与长久的积累相结合
  语感是对于言语的一种直觉性的了解和体验。当我们读书时遇到一个表达特殊、含义丰富的片段,我们并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语法或修辞分析,就会直接说出:“写得真好!”遇到一些表达蹩脚、意义含混的片段,也往往不需经过分析就直接感到它有问题。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语感直觉是一种“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同一般思维活动的区别是直接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可经由某种捷径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美国心理学家鲁纳虽然十分肯定一个人的“直觉天赋”,却更强调理解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他说:“直觉好的人可能生来有点特殊,但这些特殊性的效果如何,则有赖于对科学的牢固认知;熟悉学科知识,能使直觉有所作为。”语感直觉也与牢固掌握语言知识、积极的言语实践和丰富的言语经验密切相关。
  四、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语感以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语感活跃在言语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各个领域。说、写实践中的语感,叫“表达型语感”;听、读实践中的语感,叫“接受型语感”。口头言语活动中需要语感,书面言语活动中也需要语感。着眼于言语整体的感觉和理解,称之为“宏观语感”;着眼于言语局部(小至于一个字、一个词语)的,称之为“微观语感”。鉴赏和品味言语的表现力和魅力是语感;辨识、批评和改正有谬误的言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感。
  总之,我们的重点放在如何从阅读文章和作品中获得品味言语的表现力上。与写作相比,阅读活动中的语感更具有明显的心理感受性,因为读物的言语刺激在先,读者的言语感受产生于后。我们更注重“接受型语感”的形成。另外,语感具体的存活领域是在词语、句子、句群和段落之中。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出色的文章或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上述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要养成良好的语感。
   (作者单位 湖南省吉首市龙山县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