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霁雯

  有位教育家曾说:“你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种子。”可见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的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人”――即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而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授课中循循善诱,更应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教给学生做真正的人,做正直、品德高尚的人的道理。“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句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因为一名教师各方面的素养都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素养范围很广泛,诸如思想道德、感情智慧、身体技能,我们今天聚焦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心理素养和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一、专业素养
  所谓专业就是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是作为老师最起码要具有的看家本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的掌握,应该给学生带来愉悦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爱知识的首要源泉就是教师高度的知识素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知识渊博,要能够做到“讲得出,讲得好”。教师知识丰富才能让学生信服。我国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回忆他的老师沈元教授时说:“教授丰富的知识,给我带来很大的影响。他曾经给我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题目,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正是因为老师的渊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才有了杰出的数学家。可见要想培养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二、心理素养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的高速发展,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教师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小觑。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去年对某省14个地方、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可以使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得到改变。一些实验同样表明:“教师性格优良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而性格不良的教师,可能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心理健康,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因为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他可能“造就”一大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甚至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可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直接控制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学校中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操纵者,学生的情绪常随着教师的喜怒哀乐而变化。教师的说话方式、一举一动都为学生营造了成长的心理环境。健康的成长环境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理解需要等,对学生的身心有积极影响。如果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往往会用不正常的方式满足,会表现出心理问题,个性、品德向不良方向发展,如自私、狭隘、无理想等。时间长了,学生在心理上会形成过强的防御机制,这会限制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三、道德素养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老师的一些小小的善良举动就能改变学生很多习惯,而老师的一次粗鄙的行为就能使自己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大打折扣。谭千秋用生命演绎了什么是无私奉献,范跑跑用行动演绎了什么是自私自利。在我们身边道德高尚的老师,学生从心底里尊敬,道德低下的老师让人所不齿。
  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多年来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我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我爱我的职业,我更爱我的学生,我更有义务以力求完美的业务素质,崇高的人格,优雅的行为影响我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做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新时代的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民兴实验中学高中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