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处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与家长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本文基于教师人际关系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处理师生间、教师家长间的关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师人际关系;师生融洽;学生合作;教师与家长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107-2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培养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接受知识,掌握学法,增长才干,完善道德观念,提高思想水平,使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政治和法律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又是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关系,具有以往社会的师生时间关系所未有的全新内容。然而,就教育教学活动本身而言,在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差异所构成的矛盾关系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1.以“爱”为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关心爱护教育对象,给学生以真诚的、满腔热忱的“爱”。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根植于爱。当教师以爱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时,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温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唯有真正发自内心对学生关怀、爱护和帮助,才会换取学生的信赖、坦率和尊敬,学生才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导。对先进的学生须如此,对后进的学生更须如此。火热的心才能融化冰冷的心。所以说,教师给以学生们以伟大无私的“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2.讲求教育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讲求教育教学方法,才有可能获取最大效益。以先进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讲求教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育学生,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行。施以言教和身教,使学生口服并心服。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都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全面公正地看待学生,设身处地地关心体贴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身体方面给以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学生自然就会把教师当作亲人和知心朋友,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和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才能之外,還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把知识变为才能。教学本身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样由教师的善教,引来学生的乐学。学生则会对教师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情,产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发扬教学民主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正确意见和建议给以充分的肯定,对学生认识上的不足和偏颇给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对学生的创造精神给以应有的尊重。并且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联合攻关。这样,不仅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关的才能。教学相长,而不是搞教师的“一言堂”。这样,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无疑是和谐的、融洽的。
  4.指导学生和谐相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由于共同学习、生活、训练以及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而相互交往、接触所结成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叫做同学关系,是一种类似与有别于兄弟姐妹关系与朋友关系的社会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有助于完成集体活动,学习与掌握社会行为准则,提高自身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创造条件并给学生们以指导。
  (1)指导学生交往合作。
  在学校的共同学习和集体生活中(不同于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生是行为的主体。除了同学之间日常接触之外,教师可以创造条件,给学生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如,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建立学习小组,开展“手拉手”活动;或建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科技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学雷锋小组等。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交往,相互合作,在实践中学会相互交往的方法和规则,体验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加深了解,增进友谊,领受合作的愉悦,认识朋友对自己、自己对他人的价值。
  (2)指导学生待人接物。
  对学生之间的接触、交往与合作,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生学会社会交往的规则,礼貌待人,消除误解,调整关系,化解矛盾,学会正确地处理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方法。对主动关心、帮助同学,为同学排忧解难的学生,对善于组织和调动同学团结合作的学生干部,对团结合作而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对起骨干作用和做出重要贡献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使之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感召,荣誉的激励,是对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最好的、有力的向导。这对学生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发展友谊;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战斗的集体;提高今后在社会生活中正确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是有效地协调和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措施。   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在教师的人际交往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教师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职业所必须的,因为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环境中,还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取得家庭的紧密配合,把两股教育力量汇成合力,才能共同培育好下一代。
  自从孩子进学校后,教师便与家长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学生作为纽带形成和建立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也间接地了解了家长;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也间接地了解了教师。即在教师与家长直接交往之前,通过学生这个“信息媒介”,彼此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育目标与任务的统一性、共同性,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教师和家长对青年一代负有共同的教育责任,利益是一致的。因而,教师与家长要互相支持,共同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相互交往中,教师若能受到家长的尊重与期待,便可使教师更加热爱学生,增强责任感;家长若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家长便会更加关心与支持教师的工作,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家长由于对学生的了解的侧面不同,深度不同,情感联系不同,因而容易产生對学生不同水平的要求与期待。由于教师与家长地位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同,因而在培养教育学生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或矛盾,这就需要及时地沟通、调适和协商。
  教师只有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可以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学生进步和发展。反之,如果教师与家长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那么对于教育学生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行为方式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人际(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行为。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处于协调合作的活动状态,才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的、目标,而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处于协调合作的状态,则是教学的人际关系的艺术范畴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新时代教师,不仅应钻研学科教学,也要学会运用“艺术手段”巧妙处理好师生间、生生间、教师家长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获得职业幸福感、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寒天.课堂教学艺术[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
  [2]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严育洪.“事”说师生关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4]牟艳杰.教育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5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