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谈小学美术课中的“欣赏.评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英

  课改后学生美术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每个学期的五个单元中欣赏・评述就占了两个单元。这充分说明这次课改淡化了旧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化了新双基(基本兴趣、基本感受力),也充分说明了欣赏评述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重视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欣赏・评述”这块内容。
  
  一、通过“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
  
  1.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2.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3.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从这三个目标来看,首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只有兴趣被激发起来,目的明确了,他们才会产生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
  
  二、“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涉及哪些内容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作品,而且还要了解作品中的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欣赏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往往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应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
  美术评论是对艺术作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这就意味着学生要从美术形式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方面探索作品的特点,还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和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
  必须指出,学生进行的评述活动,不是指专业的美术评论活动。课标中有一句话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做出自己的评述”。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不同学习阶段是如何递进的
  
  1~2年级,要求偏重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走到自然中去,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主要是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和色彩,而不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4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他们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他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形于色的感受上,还要扩大到对质感的认识上。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质感在美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和表现效果。
   5~6年级的学生,增加了对美术作品材料的认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美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画种;许多画家一直努力探索新的材料,如达・芬奇在颜色中加入了蛋黄,使《最后的晚餐》保存期大大延长,梵高摒弃了古典油画的薄画法,强调了笔触的力度和厚度,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四、“欣赏・评述”怎样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美术课程标准》为我们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这就是人文性质。关于人文,人们平时谈的已经很多,但是不是美术教师都很清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呢?欣赏课又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呢?
  人文方法“是一种以主题的体验、理解为基础的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方法”,它有别于科学领域强调理性分析和论证的方法。这是当前美术教学改革中一个特别应当注意的问题,即我们应该注意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尤其是美术欣赏活动中采取人文的方法。因为长期以来,教育上过分强调传授的方式,把学生看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使得欣赏课常常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所以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的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就意味着学生自主地对美术作品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的理解,就是强调教学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