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文爱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当前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交流合作为根本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
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引起他们兴趣的。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预设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作出积极反应,并通过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参与,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体验等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所获取的知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掌握的知识是学生的“切身体会”,所以是深刻的、牢固的,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后者的掌握则是机械的、呆板的,很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时,我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实物教具,再经过拼割、剪接等方法进行图形切换,然后再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从而推导面积公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触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再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我让学生自己筛选出一定范围内的质数。诸如此类,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切身感悟,使他们自觉构建知识的内在体系,初步掌握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将学生置于小组内活动,因人数相对较少,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交流、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为所有学生无拘无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提供更多的舞台。所以,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学习《统计》时,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近社会,进入家庭,调查统计家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情况,然后在课堂上每小组汇报调查的时间、内容和结果。放学后各小组趣味盎然,兴趣高涨,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整理数据,进行统计。究其原因,是因为所探究的问题是自己感兴趣的,方案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制定的,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加上教师的激励、指导和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浓厚。另外,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负担,没有顾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像、模拟于一体,形象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枯燥的状况。例如,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把圆进行割补,转换成其他图形,由深受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中的小动物来指导。对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粗心大意的卡通小动物来操作。伴随着欢快的乐曲、明亮的色彩及卡通形象的动画表演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完全变成欣赏、享受的过程,学生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迷人魅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将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及一些奇思妙想经多媒体放大,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肯定这部分同学的成功做法,也使其他同学在交流中明辨是非,在思维过程的冲突中将知识深化,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
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手段巧妙结合,有机渗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活动,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喜欢参与各种竞技性、游戏性的活动与竞赛。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积极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开启思维,在游戏中深入探究。比如:在学习图形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利用身边的硬纸片等制作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拼凑其他图形的竞赛。通过游戏和学生的亲身经历,使他们理解了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当然,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不但受先天因素的制约,更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浓厚,必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不断拓展知识,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不断树立信心,在学习中逐渐整合知识,将学习内化为自身需求。
作者单位:
江苏淮安市楚州区
顺河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