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刚

  摘 要:过去的中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中心,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关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论、创作上得到提高。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同时,在美术的鉴赏创作及有关修养上得到提高,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美术教学改革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学生的美术兴趣的培养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抛弃过去的那种画画只求“形”似,只求“干净、整洁”,只求按老师指定的所谓的“样板”画作为好的标准,而应采取捕捉学生闪光点的作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学生的画,哪怕是比例不协调、颜色搭配不当,只要是童心童趣的萌发,只要是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感情真挚的流露,都应给予肯定。有时他们想的很离奇,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美术天赋,都会体会到一种创作的成功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二、关注学生的主体人格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因此,要在美术课堂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能大胆“想”、充分“说”、快乐“动”、尽情“画”,积极想象,充分交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如以“假山”为题,先让学生去参观各种各样的园林假山,观察它们的构造、形状、建筑风格、选用的材料等,接着让学生去收集材料、图片,然后让他们讨论,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构图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创作,创作完后在教室展出,大家互相参观、议论。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与他人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人格的形成。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形式。在课堂内,应抓住美术作品中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在初一年级《中国结》的教学中,我从介绍“中国结”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手,然后通过选择不同造型又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如“吉祥结”“如意结”“同心结”等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此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结”的不同寓意,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了民族文化,提高了审美能力。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一般地,在美术创作中,很少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觉不到创作的快乐,也因此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创造的机会。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现状,拓展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了作业应有的效应,让学生的美术作品返回到自己生活中去充实、丰富和美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更应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让他们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在家庭、田间和劳动实践中遭遇矛盾时,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并主动地参与到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才使创新型人格特征得到更好的塑造。比如:在《缤纷家用电器》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家用电器(考虑到它的结构、外观、价格、功能)。然后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察现实生活里自己设计电器的结构、外观、价格、功能,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办法,最后再重新优化设计自己的作品。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总之,美术课的教学应是一个激发兴趣、培养主体人格、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养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美术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美术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教学策略,只有在传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美术教学的丰富内涵,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