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色彩画的构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广波

  摘 要:本文是就如何默好高考色彩静物画而谈的几点看法。首先,从中外美术史入手,通过实例引入本文论述的几个问题。而后分别从构图、色调、物体刻画、画面调整几个方面论述,每一方面都通过大量理论、实例及自身经验来进行论证。要默好色彩静物画,同学们必须真正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必须苦心经营,独具匠心,思路清晰。
  
  纵观古代绘画与现代绘画,横观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各学派、各学科,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就绘画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制作前的经营阶段,也是大师们煞费心机,苦心经营的时刻。像中国山水画讲的:“收尽奇峰打草稿”。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绘制前,画家对构图、色调、人物神态、空间等的构思真是用心良苦。这都说明一个道理:同学们在作画前必须心知肚明,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不假思索地拿到题目就画是不会画出好作品的。我认为在默写色彩静物画之前,同学们对构图、色调、物体的刻画、最后画面的调整等问题,都要仔细认真地构思,做到心中有数。正如清朝大画家郑板桥曾说:“画竹首先要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
  一、构图
  默写色彩画的第一个问题是构图,这也是作画前首先酝酿的。所谓构图,中国画称“章法”。早在公元前4世纪到6世纪就有专论,东晋顾恺之也提出:“置陈布势”与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经营位置”均指的是“构图”。
  构图是把所给物体的特征重新组织。为了使画面有好的效果,在有限的画幅中造成无限的空间感或情感世界,把复杂的形象加以巧妙的穿插,以最简练的笔触画出丰富的形象。如何使构图新颖别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作画时注意画面的均衡布置,不要太呆板;使画面有一定的节奏感,而不是杂乱无章。也就是在物体的形状、大小、高低、数量、空间距离、色彩变化上,要统一而富于变化。正如中国画中所强调的“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就是这个道理。对节奏感的理解也可通过音乐的节奏让同学们真正知道绘画中也同样有节奏。
  在此阶段同学们就像一名导演,把最重要的物体放在画中显著的位置,要分清主次,哪是主角、哪是配角。俗话说:“虚实相生,无处皆成妙境。”在这小小纸张的舞台上,让每一个物体放出和谐的光辉。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寸画面一寸金。”
  二、色调
  构思好构图后,下一步就是对整幅画的色调把握。所谓色调,就是一幅画的整体面貌,是色彩的倾向,是作品的主题情调、意境得以深化的主要因素。如果色调乱了,全盘皆失。即使局部色彩画得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色调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画面的整体面貌。
  一幅色彩静物画的色调要表现什么情调,是暖调还是冷调,是亮调还是暗调,是中性调还是灰调?不同的色调传达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同学们最熟悉的凡・高的《向日葵》,整幅画以明亮的金黄色为色调,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光芒四射。同时也传达了当时作者的情感世界。
  另外,我们在强调色调的同时,不能忘掉背景(衬布或墙面)在色调中的作用。背景不仅在画中起衬托作用,更重要的是将画面色调、空间、主体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色调处理的好坏背景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物体刻画
  在色彩画中,物体间接地反映人们的生活,体现人们的情感。因此,物体在一幅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体刻画要符合整体色调,也就是物体所在空间的虚实。到底如何来刻画物体,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素描关系
  同学们画素描一是为造型、二是为画好色彩打基础。素描关系在色彩画中也就是物体的明度关系。同学们必须明确,在色彩画中色彩与明暗是紧密结合的。色彩的冷暖和色度变化都直接受明暗的制约。
  2.质感表现
  在色彩画中质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物体的大小、高低、宽窄、容量、厚薄、轻重、软硬以及清脆柔绵等都属于质感范畴。如威廉・考尔贝《中国瓷壶静物》出色地表现了物体的质感和光泽。伦勃朗《戴钢盔的男子》质感表现也极为充分,那钢盔似乎可以敲出铮铮的响声来。如果画家对物体的质地没有深刻的理解体会,是画不出那样好的作品的。所以,在处理物体的质感时,同学们要对不同物体的特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笔触去表现。
  3.物体细节
  默写色彩静物对关键物体要认真细致地刻画,这一点同学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些关键的细节能使物体造型达到更逼真的效果,使画面更形象生动。例如:同学们要画一个带耳机的随身听,机身上的按键和按键的厚度,耳机的体积和耳机线的明暗面,这些细节的表达可以使物体的特征更明显,但同时要适可而止。
  4.冷暖变化
  在刻画物体时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冷暖处理,它也是色彩三要素中最主要的环节。画色彩必须要有冷暖变化,而物体的冷暖还要受到整个大色调的制约。色彩冷暖的处理必须让同学们了解色彩变化的规律。
  (1)物体受光面色调的冷暖,是以光源的冷暖为转移的。
  (2)物体受光面的色相,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综合。
  (3)物体暗面色调的冷暖,是以环境色的冷暖为转移的。
  (4)物体暗面色相,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综合。
  (5)受光面中间部分的色相,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综合。
  (6)受光面的高光,是光源色的色相和色性。
  在物体刻画一阶段,一般而言同学们都是从局部入手,以某一部分的深入带动其他部分进而完成全局。因此,在这一阶段同学们作画时还必须考虑从整体着眼,局部刻画时,必须考虑全局。刻画各个局部的色彩与深入程度,一定要服从于整个画面色调的要求和主次关系。同时注意物体的特征、质地及用笔方法,笔触的大小走向等,以此来大大丰富我们的画面。
  四、收拾调整
  该阶段是静物默写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此时画面大局已定,要因时制宜,把破坏整体的部分及时进行调整。从整体出发,宏观地调整处理整个画面。关于调整画面,李可染曾归纳为:“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无。”就是说,一开始画面的颜色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地逐渐丰富起来,这时容易出现局部的失调,所以不可大面积地改动,要慢慢使各局部集零为整,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因此,该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它可能决定画面的最终成败,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默写色彩画,同学们要真正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苦心经营,独具匠心,思路清晰,考试才能应对自如。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
  参考文献
  [1]杨云龙.水粉画.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东梁.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央美术史教研室.中外美术简史.青年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