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陈林美术作品为例论艺术构思的一般过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画家陈林作品的介绍,了解其绘画的风格特征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通过对其作品的构思分析,画家具有成熟的艺术构思理念形成的重要性,结合艺术构思的相关概念综合介绍艺术构思的一般过程。
关键词:艺术构思
一、卓尔不群的当代画家
陈林,安徽合肥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他是当代的一位新工笔画家,他不仅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还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陈林现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出版有《唯美新势力·陈林工笔花鸟画精品集》、《新工笔文献丛书·陈林卷》、《别求新声·陈林工笔画作品》等,主编国家“十二五”高校规划教材《中国画·花鸟》。对陈林现有的文献描述有张见在艺术新视线中发表的《定格迷局一一陈林作品观感》,王延信在艺术新视线发表的《动静相宜清新空灵》,还有程波涛在书画世界上发表的《画尚通变贵起人思》,这些刊物并没有对陈林工笔花鸟画题材、造型、表现技法、意境营造等做出系统的分析。
二、题材的选择
传统花鸟画的题材一般以花、草、树、果蔬、昆虫、鸟兽等,具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功能。因中国传统的师承关系,花鸟画在题材方面几百年来变化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的审美思想也随之改变,画家陈林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搬上了他的画面,具有时代气息的物象逐渐取代了传统花鸟画中的自然景观,传统的审美思想也不断的被当代主流思想冲击,陈林作品通过题材选择和表现这两方面体现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
陈林工笔花鸟画在材料的选择上冲破了传统的题材范畴,不再是描绘奇花珍禽,而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观,打破传统沿袭的题材和固定的程式,尝试更多的创新空间。陈林作品中选材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从画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常见的物象作为绘画题材;其次,画家借助置换手法,将古今、中外绘画题材融入到同一个画面中。
陈林的绘画作品中的题材主要从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中选取,画家对题材的选取遵循两个原则:首先,画身边对自己有感触的题材;其次,不效仿前人,要有创新。我们欣赏古代花鸟画,画家大都把鸟放置在花草、山石、树枝等大自然的景观中,而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时代,从物质到思想的各个层面都与前人千差万别。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大多数的事物都是几何形体的造型,作者就将这些造型经过处理展现在其画面中。例如陈林创作的“游记”系列作品中充满了时代气息的元素:水龙头、玻璃窗、自行车、桌子、现代建筑等,在陈林的作品中,除了具有表现现代气息的物象外,作者还借助了置换的手法,将古今、中外题材融入到个画面中,使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陈林以置换的创作手法,把画面中的人物都用鹤来代替,把人格化的鹤的动态描绘的生动传神,它们有的在案台上作画,有的在庭院散步,有的在房间里舞蹈,作者笔中的鹤就是一架沟通古今的桥梁,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陈林受到西方文化的启迪,在 《凡·艾克的婚礼》作品中作者同样用了置换的手法,在选材上将·凡·艾克《阿尔諾芬尼夫妇像》中的一对夫妇置换成了两只鹤,将西方绘画题材融入到传统花鸟画中,表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陈林在题材选择上既体现了古今文化的碰撞,有表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前卫的探索又不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当今这个时代,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己经处于主体地位,对自然改造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画家对自我的追求也有了本质的改变,陈林的作品是以现代的观念重构空间形态,作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工笔花鸟画题材表现的现代性进形探索。
首先,陈林作品中以虚拟的手法表现传统题材。如“石头记”系列作品中,作者以艺术家的角度将古典绘画引入画面,并将禽鸟放置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古代典籍、绘画作品一一被追想、重塑、观瞻,陈林在其画中广泛运用这样的修辞方法,来实现古今对话,同时也给观者呈现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其次,陈林的作品中的禽鸟题材与西方著名画家作品相融合。如《莫氏花苑记游》系列作品,作者将禽鸟引入莫兰迪的静物作品中,西方的油画作品用国画的绘画语言表现,体现了画家陈林对工笔花鸟画表现形式的探索,同时引起人们对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思考。
三、几何化的空间表现
传统的工笔画花鸟画构图分为折枝式构图和全景式构图,宋以前只要是全景式构图,画家将所要表现的物象充满整个画面,宋代以后流行折枝式构图,选取一花一草一鸟,相互交错,起承转合,画面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将大自然中美景生动自然的展露在观者面前。陈林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与传统花鸟画构图不同,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西方立体构成的元素,在构图时作者将生活中对自己感触深刻的物象进行提炼,按照当前人的审美观念进行组合,寻找到一个最能抒发作者情感的构图。
四、结束语
艺术构思的一般过程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同时也是艺术家在形成一定的艺术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艺术的构思活动,从而能够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川编.《工笔新经典》,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