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应以“乐”促“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久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又是生物教学的磁石,也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剂。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通过种种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为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知识,来谈谈“初中生物教学应以‘乐’促‘学’”论题的粗浅看法。
  一、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形象地、动态地将人体的器官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必然受到师生间的关系、集体的氛围、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师生间的关系很融洽,那么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在教师民主的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根据学生求知、求趣、求新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中求知。
  三、巧设问题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如在讲“环节动物”时,我先提问学生:我们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又用什么观察外界物体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都能回答出:用脚走路,用眼睛看物体。然后,呈现准备好的蚯蚓图片,问:蚯蚓有脚吗?有眼吗?学生回答:没有。我接着问:那它是怎样感受外界刺激的?此时学生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求知欲倍增,我因势利导,当我们上完今天的课以后,大家就明白了,这样导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循序渐进,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现行人教版生物教材十分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改变以往将实验依附于知识内容的做法,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先安排思维和操作技能较低的探究活动,比如对于探究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应注重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侧重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的培养。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刚开始的一个探究学习――“光对鼠妇的影响”,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应安排学生先饲养鼠妇一段时间,让学生通过对鼠妇的仔细观察,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在学生制定探究试验计划阶段,教师必须强调试验变量和设置对照试验的重要性;在探究活动的结论分析阶段,教师应提示学生分析探究过程中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
  而此后教材的其他探究活动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探究能力逐渐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体验探究的各个过程,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比如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探究能力的八年级的学生就应侧重于问题、假设、实验方案及结论的评价能力培养。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学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改进教材所推荐的实验方案,实际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实践完全可以发现更好的实验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就发现教材中提示的木片捆绑法实验效果并不好,他们通过推理和反复的尝试,改进了原有的实验方案,用粗糙的硬纸片捆绑或用布条捆绑取得了比原来更好的实验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学得主动,但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正是学生“学”的规律中最突出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结合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以“乐”促“学”,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里主动获取知识,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龙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