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品德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立芹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技能上互相理解、尊重、宽容,而且在互相学习等方面也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思品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但传统的思品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从而使一部分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失去被表扬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改变了单纯的“好――坏”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最终实现了双赢。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中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不仅如此,小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可以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例如,在上《水资源匮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水的污染,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收集有关资料。内容包括当地水域污染的情况、水中杂质是从哪里来的、水的污染带来的恶果等等。接到这个任务后,各小组相当积极。有的小组去图书馆等处找来大量资料,并制成了手抄报;有的小组从小河、小溪等处采来了污染水的样品;还有的小组以水的污染给人们带来恶果为内容自编了小品。这样到了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先各自交流、阅读收集的资料,观看小品表演,再全班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切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紧迫性,还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交流”的特点决定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彼此合作、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激发。
例如,在《乐于劳动,善于劳动》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大豆种植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由于小组内的各个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培育好分配给自己小组的大豆种子,这样增强了他们作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在浸种、播种、松土、施肥、浇水、收获的各个环节中,他们分工合作,各项工作进展得有条不紊。不仅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发现种在葱、蒜旁的农作物特别不容易生虫子,并就此向老师提出疑问。这时,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行探索真知。于是有的学生在大豆边种下葱、蒜;有的学生将大豆与葱、蒜夹种;还有的学生在其他易起虫的农作物旁边也种下了葱、蒜。通过实践,他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主人翁意识,有成功体验,同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作者单位: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