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守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很多家长和学生抱怨怎么小学成绩不错,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不理想。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已成为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结合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对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衔接教学,全面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学生和家长思想上的衔接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到了初中本来有的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初中知识点又多又难,所以不少学生成绩不好。这个观点有点片面。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老师一定要用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我想每位学生都会有进步。作为家长一定要自始至终关心、关注小孩各方面发展,要把小孩当成自己的朋友,根据小孩的特点来教育他。对于学生自身加强修养,通过不断努力,数学成绩会取得不错的进步。只有这三方共同努力,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学习方法与学习品质的衔接
  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教师去培养,尤其对初中生要有责任心和主动性,有钻研精神和毅力,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有几点认识:1.仅靠兴趣支持学习还不行。要教育学生要有理想和期望,用理想来支持学习,责任心和钻研精神才能保持长久。2.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后面的知识了解、提升创造了可能。七年级学生基于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养兴趣,开阔视野。3.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技巧。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在所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一开始要以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准备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改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三、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时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中小学教师互相了解教法。学校间组织中小学有关数学教师经常性地互相听课,共同研究教学方法,让中学的教师了解小学的教学方法,小学高段的教师了解中学的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为学生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2.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动手操作,改进教法。学生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七年级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七年级上册中提供了许许多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怕麻烦,不能只停留在老师讲,而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并且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是个资源库,我们要挖掘和善用身边的资源,加以拓展整合,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数学思维是由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巧妙地提出问题,把学生领入问题的情境中,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探究规律这节课,我就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搭一个正方体需要几根火柴棒,搭二个、搭三个……搭n个这样的正方体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通过这些实例,使同学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可以说,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编写都重视了直观到抽象的衔接问题。以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为例,运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之间均安排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例,同时,均借助了小学生所熟悉的线段图来直观地描述实际问题。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思维方法与理念的衔接;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衔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