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和珍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锻造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创造型人格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所涉及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造性人格诸要素中,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是实践能力的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引导,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断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情感和创造性人格。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摇学生创新能力?摇培养
中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蕴涵着无穷创新因素,对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发挥着独到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并着力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中学音乐主导着教学,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音乐认知,陶冶情感,形成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重要责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思维来设计课堂教学,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努力探索是音乐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情感和创造性人格的途径与方法,成为中学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笔者有些初步的做法和思考与同行交流。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利用乐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韵律感
国际上音乐课堂中重视器乐教学的例子很多。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备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编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器乐的实践练习,不但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二声部、副旋律时出现音准不稳的现象,而且体会到副旋律在歌唱中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使学生既提高学习兴趣,又明白易懂,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而生动。
2.加强律动的培养,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审美素质
音乐的律动和歌唱表演是最能表达学生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是听觉和动觉训练的结合,从而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和谐。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有线条、有起伏,连、断相宜的表现出来,也就是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这个概念。达尔克罗兹曾说过:“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趣的激情中去,把乐曲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律动可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律动教学不能只重视动作技巧训练,也不能只局限于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着眼于素质能力培养,从而设计教学,使学生从实践中找到真知。
3.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正处于直觉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常常只局限于看到事物的具体特点和外部联系,对揭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部联系的能力还比较缺乏。部分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了行动有趣、色彩鲜艳、动静恰当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全过程,使静态知识借助动作处理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好课件,用一些图画和音响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亲自进行音乐的演奏,加强器乐的辅助教学,使学生更为主观的感知音乐;对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投入其中,加强了律动的修养,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同时加强了教学工具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收到较好的效果。
音乐本来就是声音的艺术,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演唱、听辨中不断领悟,感受那些美妙的音乐,才能真正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创设空间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因此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去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少年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例如学习歌曲《我爱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可在原有的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领唱的旋律,进行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领唱由文艺委员或有个人演唱能力的同学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已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同学围绕着歌唱的学生形成半圆,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拿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老师则指挥大家的演唱,同时还设计了既简单又易学的集体舞蹈,学生手拉手形成内外两个圈,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边唱编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和谐互动,可以使善于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期表现力。
当然,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但学生的自信心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高雅端庄的气质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美、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我。
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例如可以成立合唱团、话剧文学社,定期的特长展示、文艺汇演、艺术节活动等等,都是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等,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灵感,使学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时,为快速记忆歌词,可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事实证明很多学生会很快记住歌词。
学习歌词创作是培养学生创作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捕捉灵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将灵感流入笔端、记录在册。
(1)填词
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所填歌词要与音乐相呼应。注意歌词押韵、意思连贯,对位规整,结束句尽量归到开口音上,便于演唱。如:“当我第一次背上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老师站在门口把我迎接,像妈妈一样,望着我微笑”,以ao押韵,且在开口音上。
(2)记谱
如何快速将灵感中的旋律记录下来呢?首先,教学生将脑中的旋律用音符快速记录下来,然后将节奏加入音符;接着,反复哼唱并检查有无单音遗漏;最后,检查节奏记录是否正确。教会学生记乐谱,对他们今后创作音乐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让学生了解、掌握创作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就好比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音乐创作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学生的灵感将会得到创造性发挥。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旋律配身体姿势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变旋律、创作旋律,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易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排练一些小品、话剧片段,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拓展创作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融为一体,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要想使学生的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音乐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并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亲自参与歌唱、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音乐素养。
1.专题性音乐活动
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以及活动形式时代性的特点。如:“大合唱”、“爱我中华”歌会,用诗和歌舞串连在一起,以表演唱、齐唱、合唱来表达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真挚情感,在音乐声中,不断感受音乐美、并创造美。
2.竞赛性音乐活动
感受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智力竞赛”,包括音乐知识测验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音乐的信息量,既巩固了音乐知识,也显示了自己的音乐特长,在学唱和学习演奏的全过程中,磨练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打下基础。例如“音乐墙报”展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介绍国际和国内音乐信息、中外艺术家对社会对艺术的贡献、音乐动态、音乐发展,最新音乐作品等。通过办报让学生长知识,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有通过举办卡拉OK独唱比赛,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同时也能发现一批音乐人才。
3.趣味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只有参与进来才能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听、唱、奏、跳中兴趣得到满足,才智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音乐猜谜”、“音乐游戏”、听音乐旋律猜歌名、辨别音乐中的乐器、即兴编舞等,都是很好的形式。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使同学们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及技能技巧得到实践的锻炼机会,从而发展他们音乐的兴趣和才能。
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活动本来就是需要实践的,有了课外活动的延伸,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同时也拓展了学习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其他的学习中,切实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常新的人才。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仅设计一堂创新的教程,在实际中,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下去;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带领学生创新;基于客观教学条件中的各种限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做到真正的创新!
音乐教育观念和教材教法都在创新,所以音乐教学必须创新,只要我们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变音乐学习的方式,在每一课里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突出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建立平等互助、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表现创造音乐,这样,我们音乐教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修林海,罗小平.中国音乐美学通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姚思源.论音乐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5]胡学增.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
[6]俞学明.创造教育.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