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代小学语文感悟阅读的生态教学观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商 春
摘 要:文章就小学语文感悟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进行分析与阐述,并提出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感悟阅读教学水平的方法对策,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感悟阅读 生态教育观
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都是一种主要来自小学生内心的学习活动,而要有效且顺利开展这种学习活动,非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识规律不可,这就自然给小学语文老师提出这样的语文教学命题:怎样建立小学语文感悟阅读的生态教学观?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自己教学的体会,通过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浅谈如何建立小学语文感悟阅读的生态教学观。
一、创设丰富开放的教学
语文教学的环境应包括课堂环境和课堂外部环境,语文的课堂环境是动态的、具体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研活动,利用各种因素,使学习环境呈现出一定氛围、风格、情调、气氛,以帮助学习模拟情景的创设,一般通过图画、录像、声音等媒介,或展示学习内容的背景、来源、相关内容,或创造某种情调、气氛、氛围、风格来帮助学习语文生态教学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兴味索然,表现突出的是学生作文常常无病呻吟、脱离生活实际、空洞无物。因此,教师要加强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学校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
二、学生充分张扬自我个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语文教育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这些差异更多的体现为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并非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特征之和,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的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实践可供操作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依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还学生个性的张扬,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对课程内容的扩展
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稳定和客观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阐释和灌输,每个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也就是说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提出新的话语,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打破原有教学计划,因势利导。对预设教学的内容目标等进行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挑战与创新,充满气息与情趣。语文教材不应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我们要将视野扩广至广阔的世界,甚至整个世界都是语文教材,惟有学生语文学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宽阔,对语文学习外部的系统进行延伸,并与内部系统相互沟通,语文才有绽放她无穷魅力的可能。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
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要让学生拥有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意识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问答与提问,还表现为欣赏与评价,独自与倾听,交流与探讨,它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个体经验和人与文本对话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建议性的意义生成过程,教师应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宽容的态度、发展性的眼光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并从中得到自我价值体现的愉悦。
1.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授《我与地坛》后,为了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安排学生观看影片《活着》。当看到被游街的王医生饥饿之后吃多了馒头而死的镜头时,许多学生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老师严肃地对他们说:“如果不懂得爱与同情,你们就没有资格做一高中生。”学生顿时静了下来,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2.客观评价学生的发言
老师善于为学生搭建积极发言和讨论的平台,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章意义,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面对学生深浅不一的感受、鱼目混珠的见解,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抛弃引导的职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抛弃必要的引导,容忍对话活动在肤浅水平滑行,让阅读的教学变成学生自由交谈,听任学生对文本的任意解读,那么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就是一切由学生说了算,这就完全放弃了教师的职责。“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并非是无原则认同,而是意味着要把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收获和困惑作为重点和起点,一方面允许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见解。
3.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对话
课堂教学的过程,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课堂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堂,时时使课堂成为精神愉悦的、畅快的交流场所;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甚至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敞开心扉,眼睛平视,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师生之间心灵的理解、精神的交往、人格的相遇,便创造了也分享了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生活,是他们成长的历程乃至生命的流程。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关注每一个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主动地去指导他们,在情感上走进学生,达成心灵的共鸣;倾听是一种尊重和欣赏。
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独立的阅读才是显现真实问题的前提。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知,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意义,与文本进行生动的热烈的对话,或者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传统阅读教学往往是把学生看作被动阅读者,即使让学生阅读了文本,教师也同样要按既定的“教学设计”来讲解课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提问与回答看似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其实只是学生不断猛烈猜测教师答案的追逐游戏而已,其最终结果还是“引导”出教师既定的“标准答案”。这样缺少阅读主体的真正参与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造的力量,剥夺了学生作为被教育者的质疑权,从而也使他们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具体的做法是:1.尝试自己在文章旁边做一点简单的点评,并记下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准备下节课交流讨论。2.自主感悟。让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大体结构。3.通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利用工具书去解决。4.三个基本要求,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完全让学生自己不受预设问题的影响直接面对课文。学生有时在默读,有时在轻声朗读,有时与同伴轻声交流讨论,有时也会拿着问题来向老师询问。虽然有些问题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能提出问题至少说明他们在主动地进入课文了。
参考文献
[1]刘素雁,代雪琳,崔秀梅.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构建理想阅读生态[J].当代教育科学.2009(05).
[2]古耀锐.创建和谐的语文生态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9).
[3]曾永成.培育生态人格.优化作文生态――“做人―作文”的生态学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06).
[4]陈隆升.语文课堂生态的深度关注――2007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三[J].中学语文.2008(16).
作者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