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械基础》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瑜

  《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概念抽象,学生普遍缺乏感性认识,感到学来学去还是学不懂。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一、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兴趣
  虽然职校所开设的课程已相对简化,但由于学生大多缺乏基本的机械常识,对一些零部件的结构想象不出,就难以唤起对学习足够的兴趣,这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学生的基础差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一些形象化、具体化的直观教学手段,以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如:讲解机器的概念,可以先拿出单缸内燃机的模型或多媒体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内燃机的组成;再讨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及运动关系,最后从功能关系上总结出内燃机的功用,进而归纳出机器的本质。还可列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事例来帮助概念的理解与消化。比如讲链传动时,可以自行车为例,讲“死点位置”就以缝纫机的踏板机构为例,等等。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情绪,所以,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机械基础》教学最终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学以致用。如在教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时,如果光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根本不认识它,怎么去使用就更不必说了。倒不如找到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在观察、锯割、打磨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不同金属特性。又如,在讲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时,应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装拆,在过程中感受到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让学生实际动手,教学效果也会好些。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设疑法是一种收效较好的方法。如“铰链四杆机构”一章,如果一上来就给学生脑子里塞了一大堆名词,就会让人感到抽象枯燥,这时候可以采用设疑法,通过教具演示:用四个杆件分别铰链在一起,然后以不同杆件为机架,及不同的长度比值的四杆机构,分别进行演示。这时向学生提出;这是为什么呢?这些不同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把问题放在这里暂且不作解答,为解决此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和思考这几个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的不同点。待学生有了一些思考后,再顺势指出;问题的原因在于几个教具或动画中,是由于构件是以不同杆件为机架和各杆之间的长度比值的不同而引起的。这样带着问题讲解四杆机构的一系列概念,收效颇佳。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归纳综合法、声像教学法、参观教学法、比较法、形象比喻法等等。
  《机械基础》是一门接近于专业性质的技术基础课。中职学校教学应把实际教学提高到相当的位置,常常带学生到装配车间了解工厂生产的各类车床和机器等产品,使学生对它们的结构及生产过程都有所了解,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