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学习中培养良好预习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萍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初步感知新知识,找出疑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课前有预习,听课时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所以预习对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意义
  
  1.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触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预习,还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2.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作出新的推论。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
  3.果前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1)因为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2)因为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开朗,会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3)因为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听课中得到了纠正,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较之只有正面的认识,印象也会深刻得多。
  
  二、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影响到预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先扶再放,要逐步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得学生预习有路可循,降低预习的盲目性,增强预习的有效性,提高预习的针对性。
  语文每一课的内容往往需要两三个课时完成,而每一课时上课的目标和重点不同,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自然也不一样。如语文课第一课时目标一般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等,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预习要求就是:
  1.读熟新课内容,读通顺为止。
  2.读准生字字音。遇到生字新词标出来做上记号,通过读课后生字表拼音或查字典解决发音。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认清生字字形。通过分析字形、与形近字做比较等方法,认清生字字形,并将每个生字分别组两个词语,以体会其意思。
  4.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文上做上自然段序号和逻辑段标记。
  而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往往是赏析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深入地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品质,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因而,课前预习的重点也就有所侧重。在此课前,有必要安排学生预习以下方面的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课后习题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感受深的语句上做上记号,写上感受。
  3.摘抄文中的好词好旬。好词除了生字生词和熟字熟词,更包括成语和常用的四字词语。好句一般指文中描写优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更包括那些寓意深刻、意味深长的重点语段。
  4.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学习《永远的白衣天使》,就得事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非典”的资料;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就得让学生了解“宋庆龄的一生”以及樟树这一树种……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老师课堂教学内容做铺垫。
  5.试着自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以备听课时重点解决。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需要探究的话题,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好的语文预习习惯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动的恒常性,受益终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