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云青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非计算机专业院校开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职业院校 分层教学 项目教学法
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的加快,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研究、管理等方面,所以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操作技能已是现代求职者的必备条件之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均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为每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而言,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能够举一反三,服务其专业,所以这门课程尽管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基础,比较简单,但是其真正的教学目的却在内容之外,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了真正上好这门课程,笔者认为教师应遵循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并结合职业学院的教学特色,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基础差异较大。目前,普通高级中学和城市初级中学均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其课程内容几乎已经涵盖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所有内容,并且城市中的计算机普及率也很高,很多同学个人都配有电脑;然而许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同学,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还有很多人从未使用过计算机。在笔者所在的学院,经调查发现,来自城市的学生中,有92.5%的同学学习过计算机操作,其中有58%的同学经常使用计算机;但这一比例在来自农村的同学中就十分的低,其中有大约15%左右的同学甚至从未见过计算机。这样的差异使得基础好的同学觉得内容太简单,不愿听,吃不饱,对该课程完全没兴趣,而基础差的同学又感觉内容较难,跟不上教学进度,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教师无法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自然也就没有教学效果。
2.从教学内容来看,现在主流教材的内容基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和Intcmet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般是首先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范围、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的计算机文化常识,再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学习来锻炼学生的应用操作力。本文认为,鉴于教材的编写是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如果千篇一律地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恐会偏离职业教育的培养重心,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竭力培养能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到岗既能上岗的高技能人才,所以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区别于培养研究型人才。更加注重过程性知识的学习,而过程性知识是指关于经验的知识,什么是经验?经验就是怎样干,怎样干得更好的知识。众所周知,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均拥有自己的专业化软件,这些颇具专业特色的应用软件,如若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过操作体验,就会在上岗的初期显得无所适从,笔者曾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工作要用的为什么学校不教,上班以后又不会有人来仔细地教……”,尽管这是在初期遇到的困难,但确实让同学们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失去了部分优势。鉴于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局限于教材,要结合各专业的实际需要,拓展学习内容,同时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切实把握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合理设置学习任务,通过这个实践过程,可以让学生将一般和特殊结合起来,获得知识迁移的经验,并逐渐掌握这种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
1.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伊始,利用问卷调查结合上机操作的方法进行摸底测试,然后在不改变现行课表的情况下,根据测试的结果,将同时上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专业的班级分成A班和B班,A班为基础较好的同学,B班基本是零基础的同学。分班之后的两周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允许学生进行第二次简单调整。
2.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并配合启发式、讨论式、示范操作等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主要是对某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的学生可以完成的、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任务。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是最关键的,一要包含目标教学内容;二难易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要结合专业特色。一般包含五个步骤:项目设置――要点分析――示范演练――自主操作――综合评价。
举例来讲,在学习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时,给A班同学布置的项目任务是“配置一台我的酷机”,在简要地分析了配置的流程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写出购置报告书,并对报告作出说明,通过各组分析,评出最佳方案;而给B班同学布置的任务是“如何组装一台计算机”,在要领讲解的过程中,多采用比喻式的讲授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一些专业术语,然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写出操作流程说明书,最后进行小组比赛,评出最优。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积累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锻炼了自学能力,相比于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所在的学院开设有护理、药学、检验、社区医学几个专业,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色,进行差异化项目任务设计,比如在学习Word时,为护理系班级同学就布置有“病历书写”、“护士管理日记”等项目任务;在学习Excd时,为药学系同学布置有“药物管理小仓库”“药品小金库”等项目任务,诸如此类。使同学们积累了用常用软件做专业化管理的操作经验,在教学的后期,自然进入专业化管理软件的学习阶段,这时的学习目标是理解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并掌握操作方法,所以在设计项目任务时更注重可操作性,如在学习护士工作站管理软件时,安排布置的学习项目是“病人小张一周住院档案”,在学习药品管理系统时,安排布置的学习项目是“在西药库工作”,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同学们首先要理解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前面办公软件的操作经验,很快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联系对比,同学们找到了常用办公软件和专业化管理软件之间的异同,积累了知识迁移的实践经验。
三、体会
很长时阃以来,在非计算机专业院校里任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都多少有被边缘化的感觉,这是因为很多学生看不到学习的现实意义,甚至错误地认为这个课程就是用来娱乐的,与专业无关,所以一定要注重结合专业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同学们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为做到这点,作为教师,要首先熟悉各个专业的特点、教学目标,掌握各专业对应的管理软件的使用,要与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形成互补,在让学生感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比如,护理系的同学学习Excel时,曾有一个项目任务叫“体温表绘制”,有小部分同学为了追求速度完全没有顾及体温表本身的正确与否,以为只要有线图就可以完工,幸好之前笔者掌握了正确的体温表绘制方法,所以这些同学没能蒙混过关。
事实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计算机应用学得扎实,还要了解熟悉所在院校开办的各个专业的主要内容,才能真正发挥这门课程在职业院校中的作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峰,孙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职教育评价[M].北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会刊,2004(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