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水莲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确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现代教学手段,化枯燥为有趣
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鉴赏性。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音频、视频设备来向学生授课,它以“图文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极大地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在讲授韩愈的《马说》时,可以利用CAI课件导入新课,达到图文、声音、动画相结合,以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用视频展示了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乐曲《赛马》,让他们边欣赏边想象乐曲所囊括的画面。随着乐曲的播放,学生的兴趣渐渐提高,刚开始时有几个同学不自觉地跟着唱了起来,渐渐的全班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就连平时不喜欢唱歌的几个男同学也兴奋地跟着唱了起来。这样就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仍然沉浸在歌声的世界里,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这为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可以依靠多媒体改变这个缺憾。以《海燕》为例,这一课的朗读如果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低沉,使人仿佛感受到俄国革命来临时的氛围;再如《雷电颂》也可以依靠这一多媒体形式,使学生领悟屈原这段内心独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现代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闻为虚。”语言文学是抽象的,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需要学生的再造思维来重现。文学作品的学习需要学生调动想象和联想幻化成具体的形象才能感悟。在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古典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杜甫的《登高》意境丰富含义隽永,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设境,继而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画面上: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它的良好的视频、音频功能将文字符号变为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产生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使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动态画面中领悟到“凄楚悲凉”。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尤其是第四册的小说、戏剧更是应注意选好合适的剧目,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文学作品的美感。比如:讲授《雷雨》可用录像机播放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话剧《雷雨》学生将剧本与话剧作比较,将文字形成形象,对理解剧本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审美能力,唤醒意识
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如何运用多媒体才能更有利于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很明显,中学语文教学把发展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基本任务之一。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或抽掉了美的熏陶,将会苍白无力。因此作文教学要让课堂美起来。
法国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在教会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使之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写出美文。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让美的生活再现、让感人的事再现,让学生用心去发现、体会、感受这些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却被忽略的美。美的课件在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明确的主题。学生是我们课堂的主体,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触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写作时才有话说,写出来的文章也才有真情实感。因此,课件的设计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这样,每次作文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每次作文的过程就会成为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此外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这也是我们说的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本选定主题,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让每一次的作文都能激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彻底认识。
作文评讲也可借助多媒体。以往的作文评讲,几乎是只有教师的活动,缺乏学生的参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作文评讲也可利用课件进行。教师可将作文细致地分析、评价,并对每一种评价展示相应的示例加以点评。对于优美的作文片断,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片,文字的朗读,并注上“作者某某”。有时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上了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内心的感觉肯定有别于简单的评说。其他同学在欣赏美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写作也会有新的认识。
四、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思维,挖掘潜能
多媒体教学可启迪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学课本所选文章中一些经典性描写需我们仔细品味,方能悟其真谛。如果能够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设计一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挖掘其创新能力。如《背影》中对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由于时代和生活体验的差距,学生对父亲为我买橘这一平常的行动的艰难及其背影中所包含的真情很难体会。如果配合多媒体演示父亲是如何艰难地越过重重障碍,学生就会迅速明白,原来短短的买橘路途对年迈体胖的父亲竟是如此之艰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父亲买橘一段细细品读,进一步要求学生补写出文中没有表现出来而父亲又必有的动作,培养其创新思维。再如《我的叔叔于勒》的课件中,假设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遇到了一个前呼后拥、腰缠万贯的于勒,引导学生想象他们见面的言行,学生肯定反应强烈,想象丰富,进一步凸现了“金钱至上社会”的种种丑态。这一设计无疑是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而且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唤醒意识、创新思维、挖掘潜能方面有无比的优势。让我们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吧!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衡东二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