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新的课堂教学过程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新勇
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给教师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三个基本元素。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就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要真正落实这个过程,必须进行二项重大的改革:即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必须突破“三个中心”,实现“三个超越”;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冲破“三个中心”,实现“三个超越”
“冲破三个中心,实现三个超越”,是为学生学会学习架桥开道的。冲破三个中心就是冲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实现三个超越就是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这个活动的精髓是不惟上、不惟本、不惟师,解除束缚,让学生能够从学校教育教学中寻找自我,培养个性。
超越教材,其目的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素养的过程。超越课堂,就是要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要让学生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课堂教学应该是多样化的组合,不仅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且教学的场景也需要多样化。除了用书本、网络、信息技术等给学生呈现知识外,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实景、实事、实例的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必不可少的。超越教师,从老师的角度讲,实际上是教师自我的一种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表现。从学生的角度,是学生超越了教师的搀扶和点化后学会质疑、学会批判。因此,超越教师的理念首先提醒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双主体的互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世界的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到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警示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桎梏。如何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我们认为还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课堂教学中的规范化备课向弹性化备课的转变
备课一直是教学的常规活动,几个步骤、几个环节以及时间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是相当紧凑的。这样出台的教案用在课堂上就是程式化的,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计划好的,学生永远是配角,学生的活动是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样的教学,老师把自己的门封闭了,更把学生封闭了,甚至是僵化了。所以,我们说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把备课从规范化中拯救出来,实现规范化向弹性化备课的转变。我们说的弹性化的本身也应该是一个弹性的。它主要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求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有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教师才能把学生当“人”看,教师才不会把自己的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上,才会在备课时就考虑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
2.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变为向合作探究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时代的生命气息
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让学生的学习建构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倡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还学生以“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还学生以“空间”,提倡课堂教学多元化,达到“多向互动”。还学生以“工具”,让学生学会学习结构及掌握和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地学习。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强调发展,强调学习,强调开放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大基本特征。新的教材观、教案观、教法观和学生观的确立,更加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不只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且应成为引导学生去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一个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的运作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让我们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真正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让学生能在教师和自己设计的问题环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和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