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红莲

  摘 要:多媒体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利于师生间的交流,网络资源的大容量性、集成性、开放性等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 网络课 教学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多媒体网络课的优势在于:能为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教师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小学数学网络课的教学一般有下列几个环节: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拓展应用。下面就以上几个环节谈谈小学数学网络课的教学: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因素,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虚拟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通过网络视频再现了生活中许多利用“24时计时法”的场所,如银行的营业时间表、火车站的营运时间表、广播电视上播报的时刻等,使学生了解到“24时计时法”的广泛运用,产生了了解“24时计时法”的兴趣。并会带着“24时计时法有什么好处”“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等疑问进行下一步的自主探索。
  
  二、自主探究开拓学习空间
  
  由于互联网涉及内容广、信息量大、对学生的干扰因素多,所以,教师一般为网络课自制网页式课件,学生利用课件中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此环节要注意:(1)教师提供的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材料应注意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新材料的内在逻辑性和知识难度的层次性,以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件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生活中的圆”(内容是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如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从而建立圆的表象)“圆的概念”(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圆规画圆”(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圆的各部分”(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学生自主探究时可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要了解的部分。(2)强调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究知识,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网上交流合作学习获取经验
  
  学生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应精心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作适当的点评、导拨和鼓励。决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取代学生的交流和思辨。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对学习内容考察、协商、辩论,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在归纳小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1.知识技能方面,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两种体系:一是新知识的含义及内在联系;另一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或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内化。如,让学生将所得的结论在网上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教师将发言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2.学习能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运用多媒体网络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习的策略进行反思归纳,如: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师生、生生之间如何利用网络交流;学生如何锻炼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等。
  
  五、拓展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
  
  最后,教师给出预先准备的拓展应用题,供学生自检自测,并对其中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学生通过自检自测,达到技能与知识的双提高。教师提供的供学生自检自测的检测题应尽可能是检测学生理解性的,而不只是简单记忆的试题;应尽可能利用网络的优势提供生活场景,使学生“学以致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在课堂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能有效地突破教与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变难为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