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本文针对当前学生就业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创新与实践,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成为创新人才。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学改革 计算机技术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Machine Base
  Gui Fang
  【Abstract】The course, Machine Base, is one course with stronger all-around quality and also is one subject that is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in the professional base classes. Aimed at present students’ demand in obtaining employmen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reform of the machine base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we have cultivated out through which just can bring their ability into play completely and become the innovation person with ability.
  【Keywords】Machine base Teaching reform Computer technology
  
   由于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多样化,导致专业的多样化,因此必须进行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教学改革。《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机械类技术有关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夯实基础。尽管学好该课程意义重大,但学生对它并不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本课程涵盖了原机械类专业所涉及的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主要知识,并按机械设计这条主线对各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使其有机地串联起来,内容多且复杂,有些内容实用性不强;二是教学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中的中等或中下等生,学生基础差,计算能力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存在一定问题,所以给学好这门课程带来了一定难度;三是教学方法陈旧,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易感觉枯燥;四是教学条件有限,设备跟不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具,安排一定的实验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但受实际教学环境的影响,在教学中想要全部配备教具,或者全部安排实验,在办学过程中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状况,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机械基础》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1.教学内容改革。由于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不仅有常见机械传动形式,还包括金属切削成形原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先进制造技术等基本知识,教材内容繁杂,比较抽象,且教材在结构体系上都是分散孤立地介绍各种知识,内容显得零零碎碎,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内容上看,有些内容显得陈旧和落后,叙述繁琐,一般性公式的推导过于冗长,重点不突出,缺乏工程应用实例的介绍。另外还有一些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给学生造成重复乏味的感觉,学习起来兴趣不高。为此,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优化,对原有体系进行调整。根据将来不同专业学生会从事的岗位对知识、能力的最新要求,以应用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按“实用、够用”的原则,在不影响教学质量,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有关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将知识重新组合,实行整体优化。去除一些重复及过时落后的内容,删减了一般性公式的详细推导,增加了新知识、新方法的介绍,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突出工程实用性。比如,教材中大量涉及的理论推导和繁琐计算可以不作要求,只有部分简单的需要记住结论即可。对新出现的国家标准,如V带的型号、滚动辅承代号等及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要及时补充到课程中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机械发展的最前沿,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2.教学方式的改革。
  2.1 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把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而且要能够点燃学生探索之火,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要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及与专业课的关系外,还需结合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踏板机构、汽车前窗的刮雨器、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卡车马槽的自动卸料机构、单元防盗门的启闭机构等入手,来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及演化形式的类型、特点及应用;从自行车后轴的飞轮、家用晒衣架、电影机卷片机构、六角车床的刀架转位机构引出棘轮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的变速装置,介绍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及轮系的有关内容。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摸得着、看得见,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增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以往用语言难以表述的内容,极好地展现给同学们,它在减时增效、扩充课堂教学的有效容量,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明显优势。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认识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重点,制作部分多媒体课件。如平面连杆机构这一章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是用自制的铰链四杆机构在课堂上边演示、边作图、边讲解,虽然这种方法也能直观地表达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但讲到其基本性质、急回运动、极限位置、死点位置及机构的演化时就力不从心了,原因是老师手里所演示的机构及黑板上的板画反映不出机构的运动特性、受力情况、机构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导杆机构各种类型的杆件的相对运动更难以表达。而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从通过Flash课件看到铰链四杆机构运动的全过程、各构件的运动速度及位置,而且当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时让连杆颜色改变使之与曲柄颜色相同而加深了学生对机构极限位置和死点位置的印象;在播放不等长双曲柄机构时,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用传统教学方法演示所看不到的从动曲柄的变速运动;导杆机构的课件则让学生大开眼界,看到了相对运动着的各个杆件及不同导杆机构的运动状况。这一章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对传统教材方式的超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改善一人说课的授课局面,教学效果良好。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本学科以及各有关选修课知识的系统掌握、实际应用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就学习意义而言,其本身也是有关专业内容的组成部分。为了使课程设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为课程设计制定了实施办法。该办法通过对多年课程设计指导的总结,对课程设计中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归纳,对设计过程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描述,以提高教师在指导中对问题的预见性,对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给出标准。通过对课程设计的规范,方便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也可通过课程设计系统地检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我们也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的内容,增加了“课堂设计”这一环节。课堂设计就是在每完成一部分重要内容学习之后,对该机构或零件进行一次模拟的工程设计。例如,对于每一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带轮等),课后布置大作业,给学生必要的设计参数,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设计计算、参数确定、给出零件图纸、完整标注各种尺寸和公差等内容。这样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打下了较为牢靠的基础。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经过平时训练,多数同学在课程设计中较为轻松,独立解决的问题能力大为提高。
  总之,作为任教机械基础的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对本专业驾轻就熟,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法,并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新形势学好机械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长生.机械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刘耀南.机械基础(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伟华.多媒体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作用[M].职业技术教育.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