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网络课的设计制作和教学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展示了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构建化学网络课程的―般过程,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并探讨化学网络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教学策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化学网络课 设计制作 实施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基于广阔的网络资源,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迅速兴起,在传媒的报道中、在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现场,网络课成为引导潮流的课型,被称上真正的公开课。
  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所使用的以计算机、投影仪为辅助手段的媒体教学,也不同于利用卫星电视网、计算机网所进行的远距离教学。咱们这里说的网络教学指的是狭义网络教学,也就是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以教师制作的网页课件为导航,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活动。准确地理解网络教学,可以避免在选题、设计制作、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我们下面就针对这三方面来探讨。
  
  1.选题。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中,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用网络来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有关的课程说明,选择出一些较为抽象、学生知识面比较缺乏但又极具兴趣的化学知识来进行网页设计。本人认为,下列内容可以以专题网页的形式来教学:①物质的微观结构;②微观粒子的运动;③化学平衡的理解;④环境保护{⑤虚拟化学实验;⑥化工科技知识。基于上述的想法,这次的网络课题就锁定在环境保护―酸雨及其防治这个专题,这是一个学生有一定的认识、非常感兴趣,有很强参与欲望的,但又不是很清晰的内容,而且网络上有大量的关于酸雨的信息,能够给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资讯,能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学方式。
  
  2.设计制作。网络课的设计制作过程包括素材整理、规划框架、网页制作、程序编写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是基础性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准备的过程;网页制作可以选用一些实用的工具来制作:程序是一种特定功能的模块,看功能的丰富性而决定其开发难度。
  2.1 素材整理:根据课标要求,这一节知识、技能要求不高,但是要求在教学中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基于此,所以在素材的选取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优质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色彩、动画的视觉刺激加深印象,从而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字方面的材料,往往是在总结某一方块的知识的时候出现,尽量处理得简洁、明了,让学生的知识条理化,不显凌乱。其次:把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分成有机联系的几个方块(概念、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网上练习)各自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将第一部分准备的素材(文字、图片、视频)按类分别保存在各自的文件夹里。
  2.2 规划框架:选定好素材之后,要先把教学内容用网状结构罗列出来,全面仔细地规划一下教学内容的结构及其链接关系。教学内容的框架可为树形,也可为星形或网状结构,框架规划的好坏也是判别一个网上课件优劣的重要标志,链接混乱、层次不清的网上课件会造成浏览困难,影响教学内容的表达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为了提高浏览的速度和效率,方便教学内容的呈现,网络课件的框架建议采用“蒲公英”式,即所有的主要内容都链接在主页上,每个主要内容再分别展开,主要内容之间还相互链接。
  2.3 网页制作:网页是网络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选取业界应用得比较广泛的Dreamweaver来制作网页。Dreamweaver它是第一套针对专业网页设计师而定做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所见则所得网页编辑器的优点就是直观性,使用方便,容易上手,当然,你想要把网页做得更加专业的话,就要用到很多Dreamweaver的功能和模板了。
  2.4 程序编写:网络课要实现交互功能的话,必须要具体一些网络应用功能模块如:讨论交流区:BBS课程论坛、网上答疑、练习测试区、E-mail、OICQ等。这些功能模块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拓展学科课程教学时空,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这些内容都需要用到动态网页技术。并且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编写出来,不过目前网络上有大量免费的源码程序可以直接下载集成到网页中使用。网络课设计制作完成后,就可以上传到服务器供学生上网随时访问。
  
  3.教学过程的实施。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辅导者,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课,而是指导,答疑解惑。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习进度不同,获取知识的容量也不同,但不管怎么说,接触的东西多了,疑问自然也更多,作为教师,要能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3.1 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本着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酸雨》教学过程中我是以一段录像“酸雨的警示”出发,组织引导学生个体根据其兴趣或任务分好组,然后各小组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组内协商对话,分配各自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为解决与自己承担任务、扮演角色有关网络搜索和探究活动。
  3.2 探索研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课程信息资源库,运用相关链接、E.mail、BBs课程论坛、OIcO实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3.3 总结提高。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例如,在《酸雨》中,基于我市水泥厂二氧化硫排放严重超标,是我市酸雨问题的罪魁祸首,要求学生为我市水泥厂设计合理的布局,我首先提出了设计两个要求:合理、价廉。为学生设计指明了方向。学生接下去便能围绕这二个方面进行设计布局,使活动有条理有依据的进行。最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过留言板或论坛的形式进行网上讨论,谈谈学生自己设计的想法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
  结束语:在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课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不再是一种指令和规定,教学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体验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的课程观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课程和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