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其内在潜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谈几种方法。
  1 目的激趣。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的,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要启发学生懂得: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日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 悬念激趣。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下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白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3 情感激趣。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受作者的旨趣Ⅱ尼?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 媒体激趣。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如果用电视录象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5 对比激趣。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018.htm